|
政法
|
|
今年,京津冀联合开展打击建筑垃圾跨省(市)偷运乱倒行为“零点行动”(以下简称“零点行动”)。“零点行动”聚焦夜间零点以后问题高发时段,在京津冀交界主要通勤检查点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检查跨省(市)货运车辆违规偷运建筑垃圾问题,重拳整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以“零点行动”为契机,对全市运输车辆泄漏遗撒、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建筑垃圾跨区域违法运输等各类违法行为开展全环节排查整治,着力推进全链条综合治理。同时,持续深化多部门联合督导机制,对发现的各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问题一律实行溯源查处,追究人、车、企及产废单位责任,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治理效能,为推进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执法协作新路径 近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查处一起跨省货运车辆违规偷运建筑垃圾案件。一辆外地货运车摇身一变成了建筑垃圾运输车,悄悄装载渣土偷运出京,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出现在午夜时分。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执法车辆正在朝阳区一处工地巡查,执法人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观察记录:23时17分,车牌号冀BXXX的车辆驶入工地;1时17分,车辆驶出工地……此时,一辆车牌为“冀”字开头的红色货运半挂车在装完渣土后,贴着围墙根缓缓倒车。车斗被一块绿色篷布罩住,篷布和车斗挡泥板缝隙间可隐约看到混杂着砖块、渣土的建筑垃圾。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规定,在北京市从事建筑垃圾运输服务的单位,使用的运输车辆应安装具备定位和称重功能的车载监控终端,并取得各区城市管理局核发的建筑垃圾准运许可。但执法人员从外观辨认,这辆外地牌照的货运半挂车并不符合标准。 为查明情况,执法人员转而核查建筑垃圾运输平台的数据和备案手续。通过核查施工方报备的建筑垃圾出土量,对比该工地实际产生的2000余车次电子运单数据,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距,车辆荷载总量远低于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由此判定,工地存在私下联系无资质外地车辆偷运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通过北京市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精准检索,锁定出入该工地的外地牌照货运半挂车跨省出京运输的行驶轨迹,掌握20余辆外地牌照货车违规运输的确凿证据。最终,涉案工地施工单位因未按规定将建筑垃圾运输至正规的消纳场所进行处置,被立案处罚。针对该案涉及的在河北省廊坊市偷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移交至廊坊市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加强多部门协同治理 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全环节开展排查整治,溯源追究人、车、企及产废单位责任……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全过程监管,实施全链条打击,以科技织密监管网络,全面加强建筑垃圾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查处违规偷运建筑垃圾违法行为10000余起。 近日,在通州区通燕高速出京方向白庙收费站附近,一辆车身不洁、号牌污损、密闭不严的建筑垃圾运输车,引起道路养护公司工作人员的注意。信息被反馈至城管执法部门后,城管执法人员通过北京市建筑垃圾车辆运输管理系统追查到这辆车的源头工地。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道路未硬化、未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违法违规情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上述问题作出处理决定,要求涉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针对问题启动整改工作,确保限期整改到位,并同步启动立案程序,开展调查取证。 与此同时,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依法对企业开展约谈工作,明确指出企业在车辆管理与运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名下改装加高的运输车辆,责令其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确保车辆符合建筑垃圾运输作业的标准。同时,对该企业的信用分值予以相应扣减,督促其严格遵守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发生。 为加强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的源头治理,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与有关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开展溯源治本工作,充分发挥“前哨”“探头”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执法建议,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 “零点行动”期间,该局常态化开展“每周行动日”活动,聚焦容易出现建筑垃圾泄漏遗撒等问题的路段,督促属地城管执法部门联合公安交管、生态环境等执法部门,在有关路段科学设卡布控,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格排查、依法查处无证运输、密闭措施不到位等违法行为。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依托“执法+普法”模式,将普法宣传融入执法全过程,通过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制作短视频、发布微信推文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让群众在“看得见、听得懂”的执法场景中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提升执法精准化水平 9月10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京开幕。“北京方案展”以“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主线,全景呈现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展会期间,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成为展示“北京服务”创新实践的亮丽名片,彰显了北京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的探索与成效。 “您好!我看到大屏上有渣土车的行驶轨迹,请问你们如何通过系统实时监管这些车辆?”在服贸会现场,国外客商指着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的渣土车全链条执法模块,向工作人员提问。 “您看,现在试点区的每辆渣土车都装有GPS定位装置,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各区城管执法部门联动北京市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车辆是否密闭、是否按规定路线行驶。比如这辆车,刚才在某路段出现未密闭的情况,系统已自动抓拍并将车辆基本信息和违法线索对接上传至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执法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线上核查。”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不用人现场盯着,靠平台就能监管?如果企业不整改怎么办?”客商追问道。 “我们依托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平台基于历史数据,将企业列为高风险主体,联合交通、住建等部门加强监管,让违规成本大大增加。”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 为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执法方式从“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通过日常检查、投诉举报、线索移送等多种方式,对问题高发点位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不断提升执法精准度。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违法风险差异,研发分类分级执法模块,汇集企业日常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信用评价等多方面数据,为监管对象建立动态“信用画像”,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张毅

|
加强全过程监管 实施全链条打击
|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重拳整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
|
|
|
|
( 2025-10-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今年,京津冀联合开展打击建筑垃圾跨省(市)偷运乱倒行为“零点行动”(以下简称“零点行动”)。“零点行动”聚焦夜间零点以后问题高发时段,在京津冀交界主要通勤检查点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检查跨省(市)货运车辆违规偷运建筑垃圾问题,重拳整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以“零点行动”为契机,对全市运输车辆泄漏遗撒、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建筑垃圾跨区域违法运输等各类违法行为开展全环节排查整治,着力推进全链条综合治理。同时,持续深化多部门联合督导机制,对发现的各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问题一律实行溯源查处,追究人、车、企及产废单位责任,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治理效能,为推进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执法协作新路径 近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查处一起跨省货运车辆违规偷运建筑垃圾案件。一辆外地货运车摇身一变成了建筑垃圾运输车,悄悄装载渣土偷运出京,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出现在午夜时分。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执法车辆正在朝阳区一处工地巡查,执法人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观察记录:23时17分,车牌号冀BXXX的车辆驶入工地;1时17分,车辆驶出工地……此时,一辆车牌为“冀”字开头的红色货运半挂车在装完渣土后,贴着围墙根缓缓倒车。车斗被一块绿色篷布罩住,篷布和车斗挡泥板缝隙间可隐约看到混杂着砖块、渣土的建筑垃圾。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规定,在北京市从事建筑垃圾运输服务的单位,使用的运输车辆应安装具备定位和称重功能的车载监控终端,并取得各区城市管理局核发的建筑垃圾准运许可。但执法人员从外观辨认,这辆外地牌照的货运半挂车并不符合标准。 为查明情况,执法人员转而核查建筑垃圾运输平台的数据和备案手续。通过核查施工方报备的建筑垃圾出土量,对比该工地实际产生的2000余车次电子运单数据,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距,车辆荷载总量远低于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由此判定,工地存在私下联系无资质外地车辆偷运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通过北京市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精准检索,锁定出入该工地的外地牌照货运半挂车跨省出京运输的行驶轨迹,掌握20余辆外地牌照货车违规运输的确凿证据。最终,涉案工地施工单位因未按规定将建筑垃圾运输至正规的消纳场所进行处置,被立案处罚。针对该案涉及的在河北省廊坊市偷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移交至廊坊市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加强多部门协同治理 对建筑垃圾产生、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全环节开展排查整治,溯源追究人、车、企及产废单位责任……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加强全过程监管,实施全链条打击,以科技织密监管网络,全面加强建筑垃圾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查处违规偷运建筑垃圾违法行为10000余起。 近日,在通州区通燕高速出京方向白庙收费站附近,一辆车身不洁、号牌污损、密闭不严的建筑垃圾运输车,引起道路养护公司工作人员的注意。信息被反馈至城管执法部门后,城管执法人员通过北京市建筑垃圾车辆运输管理系统追查到这辆车的源头工地。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道路未硬化、未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违法违规情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上述问题作出处理决定,要求涉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针对问题启动整改工作,确保限期整改到位,并同步启动立案程序,开展调查取证。 与此同时,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依法对企业开展约谈工作,明确指出企业在车辆管理与运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名下改装加高的运输车辆,责令其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确保车辆符合建筑垃圾运输作业的标准。同时,对该企业的信用分值予以相应扣减,督促其严格遵守建筑垃圾运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发生。 为加强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的源头治理,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与有关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开展溯源治本工作,充分发挥“前哨”“探头”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执法建议,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提前介入。 “零点行动”期间,该局常态化开展“每周行动日”活动,聚焦容易出现建筑垃圾泄漏遗撒等问题的路段,督促属地城管执法部门联合公安交管、生态环境等执法部门,在有关路段科学设卡布控,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格排查、依法查处无证运输、密闭措施不到位等违法行为。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依托“执法+普法”模式,将普法宣传融入执法全过程,通过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制作短视频、发布微信推文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让群众在“看得见、听得懂”的执法场景中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提升执法精准化水平 9月10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京开幕。“北京方案展”以“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主线,全景呈现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展会期间,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成为展示“北京服务”创新实践的亮丽名片,彰显了北京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的探索与成效。 “您好!我看到大屏上有渣土车的行驶轨迹,请问你们如何通过系统实时监管这些车辆?”在服贸会现场,国外客商指着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的渣土车全链条执法模块,向工作人员提问。 “您看,现在试点区的每辆渣土车都装有GPS定位装置,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各区城管执法部门联动北京市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能够实时监测车辆是否密闭、是否按规定路线行驶。比如这辆车,刚才在某路段出现未密闭的情况,系统已自动抓拍并将车辆基本信息和违法线索对接上传至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执法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线上核查。”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不用人现场盯着,靠平台就能监管?如果企业不整改怎么办?”客商追问道。 “我们依托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平台基于历史数据,将企业列为高风险主体,联合交通、住建等部门加强监管,让违规成本大大增加。”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 为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违规处置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执法方式从“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通过日常检查、投诉举报、线索移送等多种方式,对问题高发点位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不断提升执法精准度。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违法风险差异,研发分类分级执法模块,汇集企业日常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信用评价等多方面数据,为监管对象建立动态“信用画像”,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张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