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近期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对河南“三秋”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河南省司法行政机关聚焦农民群众法律需求与实际困难,以精准普法、暖心助农、高效调解为抓手,将法律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集市村落,用“司法蓝”守护“丰收黄”,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每一粒粮食的归仓路,为全省“三秋”生产有序推进和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针对秋收季易发的买卖、运输、用工、邻里等纠纷,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创新普法形式、优化宣传内容,变‘被动普法’为‘主动送法’,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生产生活场景,切实提升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河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贺振华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田间普法“零距离” 据了解,潢川县司法局紧扣秋收生产需求,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丰收时节法相随”精准普法活动,普法志愿者以“唠家常”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与秋收相关的法律知识。 台前县司法局聚焦果实采摘、作物捡拾易引发邻里纠纷等季节性矛盾,以“明晰权责解秋忧 基层普法促和谐”为主题组织专题宣讲活动。河南承秀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一结合民法典,围绕果实归属、边界争议、拾捡尺度等核心问题,通过“擅自采摘邻家果园苹果的侵权责任”等真实案例,清晰阐释“谁种植谁所有”“越界采摘需赔偿”“恶意哄抢涉嫌违法”等法律法规。 “邻居收玉米占了公共道路怎么办?”“买的农机出问题咋维权?”新密市米村司法所深入村庄为村民答疑解惑。 西平县司法局焦庄司法所针对秋收期间电信诈骗高发的特点,联合乡平安办、派出所开展“法治护航秋收 反诈宣传进田间”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玉米地、花生田,用方言讲解“冒充收购商诈骗”“刷单返利诈骗”等套路,结合本地村民刘某因“高价收购玉米”被骗2000元的案例警示群众。 河南省司法厅驻胡大庄村工作队创新普法形式,让秸秆禁烧法治宣传“活”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深入收割现场,通过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要点、播放普法音频等方式,用“方言+案例”讲解秸秆焚烧的法律后果。工作队还通过“流动普法车”在村内主要道路、晒粮区循环巡逻,实时提醒村民规范堆放秸秆,并现场解答“秸秆还田补贴”“违规焚烧处罚标准”等问题。 助农服务“实打实” 面对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农机短缺、作物滞销、基础设施薄弱等实际困难,河南省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下沉,化身“助农服务队”,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1200余亩玉米、近100亩花生面临部分成熟作物出现霉变风险,河南省司法厅驻麻花庄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带领群众全力开展秋粮抢收,目前已完成70%左右,有效减少了农户损失。 省司法厅驻上蔡县石佛村工作队则经历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夺粮战”。面对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的土壤过湿、农机难行等问题,工作队发动党员干部组成帮扶队,帮助困难农户收割秋粮,协调学校、村委会、广场等场地用于农作物晾晒,避免粮食发霉变质;组织村民收看农业技术直播课程,邀请农技专家指导排水、烘干作业,最大限度减少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的影响。 漯河市司法局驻村工作队扎根舞阳县文峰乡焦楼村秋收一线,得知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花生、玉米采收晾晒进度缓慢后,迅速组织力量帮助村民采摘、收割、晾晒,并提供免费土地翻耕服务。 南阳市司法局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在宛城区金华镇罗营村的田间地头。了解到脱贫户蒋玉贵家的花生因持续阴雨无法及时采摘,面临发芽霉烂风险,党员干部立即分工协作投入抢收。蒋玉贵感激地说:“多亏司法局帮忙,不然这些花生全烂地里了。” “各位网友,永城市高庄镇高台村的玉米颗粒饱满、品质优良,现在正值丰收季,欢迎大家下单购买……”在永城市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高台村的玉米。永城市司法局在开展秋收普法宣传的同时,积极助力农产品销售,利用市融媒体公众号、抖音直播等平台广泛宣传,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成功解决玉米滞销困境,保障了农民经济利益。 纠纷调解“化干戈” 武陟县谢旗营镇村民老赵和老李的玉米地相邻,连续降雨造成田埂塌坏,雨水从老李的地流入老赵的地,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村矛调团队接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查看地形和积水情况,邀请两人到调解室调解。调解员采取“说理+讲情”的方式,客观说明田埂塌坏非人为所致,引导他们回顾多年互帮互助的往事,珍惜邻里情谊。最终,两人相互致歉、握手言和,趁雨停抓紧排水,确保秋收秋种。 兰考县司法局积极开展秋收矛盾排查,重点排查农机作业纠纷、土地边界争议、劳务报酬拖欠等问题,坚持“小事当场解、大事合力解”。对事实清楚的简单纠纷,人民调解员现场核实情况、组织协商,即时化解,对复杂纠纷,启动“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联合处置模式,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激化”。 “秋收季是邻里、土地、劳务等矛盾纠纷的高发期,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组织调解员深入基层排查纠纷、现场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田间地头,为秋收生产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贺振华说。

|
|
“司法蓝”守护“丰收黄”
|
河南司法行政机关多维度发力保障“三秋”生产
|
|
|
( 2025-10-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近期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对河南“三秋”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河南省司法行政机关聚焦农民群众法律需求与实际困难,以精准普法、暖心助农、高效调解为抓手,将法律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集市村落,用“司法蓝”守护“丰收黄”,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每一粒粮食的归仓路,为全省“三秋”生产有序推进和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针对秋收季易发的买卖、运输、用工、邻里等纠纷,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创新普法形式、优化宣传内容,变‘被动普法’为‘主动送法’,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生产生活场景,切实提升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河南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贺振华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田间普法“零距离” 据了解,潢川县司法局紧扣秋收生产需求,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丰收时节法相随”精准普法活动,普法志愿者以“唠家常”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与秋收相关的法律知识。 台前县司法局聚焦果实采摘、作物捡拾易引发邻里纠纷等季节性矛盾,以“明晰权责解秋忧 基层普法促和谐”为主题组织专题宣讲活动。河南承秀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一结合民法典,围绕果实归属、边界争议、拾捡尺度等核心问题,通过“擅自采摘邻家果园苹果的侵权责任”等真实案例,清晰阐释“谁种植谁所有”“越界采摘需赔偿”“恶意哄抢涉嫌违法”等法律法规。 “邻居收玉米占了公共道路怎么办?”“买的农机出问题咋维权?”新密市米村司法所深入村庄为村民答疑解惑。 西平县司法局焦庄司法所针对秋收期间电信诈骗高发的特点,联合乡平安办、派出所开展“法治护航秋收 反诈宣传进田间”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玉米地、花生田,用方言讲解“冒充收购商诈骗”“刷单返利诈骗”等套路,结合本地村民刘某因“高价收购玉米”被骗2000元的案例警示群众。 河南省司法厅驻胡大庄村工作队创新普法形式,让秸秆禁烧法治宣传“活”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深入收割现场,通过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要点、播放普法音频等方式,用“方言+案例”讲解秸秆焚烧的法律后果。工作队还通过“流动普法车”在村内主要道路、晒粮区循环巡逻,实时提醒村民规范堆放秸秆,并现场解答“秸秆还田补贴”“违规焚烧处罚标准”等问题。 助农服务“实打实” 面对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农机短缺、作物滞销、基础设施薄弱等实际困难,河南省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下沉,化身“助农服务队”,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1200余亩玉米、近100亩花生面临部分成熟作物出现霉变风险,河南省司法厅驻麻花庄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带领群众全力开展秋粮抢收,目前已完成70%左右,有效减少了农户损失。 省司法厅驻上蔡县石佛村工作队则经历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夺粮战”。面对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的土壤过湿、农机难行等问题,工作队发动党员干部组成帮扶队,帮助困难农户收割秋粮,协调学校、村委会、广场等场地用于农作物晾晒,避免粮食发霉变质;组织村民收看农业技术直播课程,邀请农技专家指导排水、烘干作业,最大限度减少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的影响。 漯河市司法局驻村工作队扎根舞阳县文峰乡焦楼村秋收一线,得知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花生、玉米采收晾晒进度缓慢后,迅速组织力量帮助村民采摘、收割、晾晒,并提供免费土地翻耕服务。 南阳市司法局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在宛城区金华镇罗营村的田间地头。了解到脱贫户蒋玉贵家的花生因持续阴雨无法及时采摘,面临发芽霉烂风险,党员干部立即分工协作投入抢收。蒋玉贵感激地说:“多亏司法局帮忙,不然这些花生全烂地里了。” “各位网友,永城市高庄镇高台村的玉米颗粒饱满、品质优良,现在正值丰收季,欢迎大家下单购买……”在永城市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高台村的玉米。永城市司法局在开展秋收普法宣传的同时,积极助力农产品销售,利用市融媒体公众号、抖音直播等平台广泛宣传,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成功解决玉米滞销困境,保障了农民经济利益。 纠纷调解“化干戈” 武陟县谢旗营镇村民老赵和老李的玉米地相邻,连续降雨造成田埂塌坏,雨水从老李的地流入老赵的地,双方发生激烈争吵。村矛调团队接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查看地形和积水情况,邀请两人到调解室调解。调解员采取“说理+讲情”的方式,客观说明田埂塌坏非人为所致,引导他们回顾多年互帮互助的往事,珍惜邻里情谊。最终,两人相互致歉、握手言和,趁雨停抓紧排水,确保秋收秋种。 兰考县司法局积极开展秋收矛盾排查,重点排查农机作业纠纷、土地边界争议、劳务报酬拖欠等问题,坚持“小事当场解、大事合力解”。对事实清楚的简单纠纷,人民调解员现场核实情况、组织协商,即时化解,对复杂纠纷,启动“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联合处置模式,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激化”。 “秋收季是邻里、土地、劳务等矛盾纠纷的高发期,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组织调解员深入基层排查纠纷、现场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田间地头,为秋收生产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贺振华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