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法治阳光照亮丰收大地
· 多措并举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 紧扣农时农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长牙齿”的硬措施筑牢粮仓“地”基

黑龙江法院全面提升黑土地司法保护工作质效
多措并举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 2025-10-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张冲
  
  “多亏法官到地里一趟趟跑,我这15亩稻子总算没白糟蹋!”近日,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法院拉林法庭管辖区域的水田里,王某指着枯萎的稻秧连声感慨。
  起初,邻居刘某坚称“无人机飞的是自家旱田,水稻受害跟我无关”;王某则认定药害是事实,双方就“减产到底是不是农药飘移惹的祸”争执不下。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坐堂问案,而是来到田间地头。承办法官会同农业技术推广站、第三方鉴定机构,踩着田埂逐亩查看受害植株,提取土壤及稻叶样本,对无人机飞行高度、风速、喷头压力逐项勘验,并调取当日气象资料,最终形成完整的“药害—飘移—损失”证据链。
  经过三轮背对背调解、一轮集中调解,刘某在稻田旁签下协议:认可鉴定结论,当场赔偿王某减产及地力修复费用共计4万元。一场“药害之争”就地化解。
  今年5月,五常市法院小山子法庭携手市水务局下属灌溉站,成立“黑土地守护队”,利用黑土地保护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田间普法,把“流动课堂”搬到小山子法庭灌区沿线的稻田埂上。队员们一边发放《黑土地保护法律小贴士》《农药化肥安全使用“口袋书”》,一边现场“问诊”,讲解过量施肥、无人机喷洒农药“越界”对黑土地的“隐形伤害”。
  黑土沃野,粮安天下。作为全国黑土地面积第一大省,黑龙江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将黑土地司法保护置于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系统部署、精准审判、协同治理与生态修复,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一盘棋”思想,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指导和一体行动,全面提升全省法院黑土地司法保护工作质效。黑龙江高院连续四年制发全省环境资源审判年度工作要点,系统谋划黑土地保护司法举措,先后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依法联动服务保障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清晰政策指引。
  黑龙江高院还制定《黑龙江省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工作办法(试行)》,聘任黑土地、林草等领域43名专家学者,组建高水平“智库”,并与9家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联盟成员法院签订专家库互认协议,为科学认定涉黑土地案件事实及研判修复方案提供智力支撑。
  全省法院系统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对盗采黑土泥炭、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形成强大司法震慑。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涉黑土资源刑事犯罪案件1573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等民事案件4895件,以农业农村部门为被告的行政案件78件,坚决遏制黑土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黑土绵延,司法护航。黑龙江省法院系统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