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藏蓝身影守护“村BA”烟火气
· 暖秋,暖心,自在
· 路宽心敞亮
· 我被“陈毅托子”故事深深感动着
· 水墨村庄
· 秋夜
· 写作,
唯有真实最动人
· 做个“暖男”
· 唐·刘禹锡《陋室铭》

写作,
唯有真实最动人

( 2025-10-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钟丽君
  
  天色已暗,经纬大道486号旁的车水马龙放慢了速度,周边高楼里无数人家的灯光齐齐穿过雾霭想要抵达我的办公室,却终究抵不过夜色的消磨,有袅袅粥香刚刚飘出窗外,也便被风卷走,无处可寻。
  埋头敲键盘的我偶尔抬头环顾才发现:窗外原来有这么多热闹的故事发生。感受一下因为下班而静下来的办公楼,突然有点心慌:我曾讲过的那些法治故事是否割裂于社会故事?我讲故事的方式是否为大众所接受和欢迎?我所传播的司法声音是否有效抵达群众心里?
  还记得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曾经强调:“写作,唯有真实最动人!”当时只把这句话认真记在心里,琢磨着如何贯彻落实于整个学生时代的作文写作中。却没想到,这一琢磨,会持续覆盖我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且不出所料,这句不知不觉成为我从事宣传工作准则的话,会让我持续琢磨下去,直到“封笔”的那一天。
  从市场营销专业“跨界”至基层政府信息宣传、区县报社新闻采编再到法院新闻舆论工作,既没有高深的文学修养,也没有深厚的法律功底,我要如何才能履行好“喉舌”职责,传播司法声音、讲好法治故事?
  于我而言,还得落脚在“真实”二字上,落脚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付出上。社会需要公平正义,人民法院守护公平正义,我们司法宣传工作者,便应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每一个“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故事,运用文字、影像或音频,送出庄严的法庭,送进公众的心里,在司法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通往公平正义的连心桥。
  思之行之。多年来,无论是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的黑社会分子王平受审的视频,被《人民日报》采用的消息《重庆推行千年古树司法守护人制度》,被《法治日报》采用的人物通讯《杨勇:因为热爱,奔赴向前》,还是获评2021年度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的《装满木屑的货车在高速路上起火,路过法警挺身而出》……已然不知多少篇的图文或视频稿件,见证着我践行这一准则的努力。
  反省过后更加坚定的我,关上电脑,准备回家养足精神,迎接此后每一天的踏实耕耘。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