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青少年与法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郏县检察“苔花”团队守护每一株幼苗
· 邯山“少年警校”构建“三维”育人体系
· 蕉城法院立足更高视角化解涉“未”纠纷
· 拉一把护一程,
津南检察如灯塔“护未”成长
· 做陪伴成长的“法官妈妈”
· 头盔里的生命刻度

头盔里的生命刻度

( 2025-09-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青少年与法
  一天傍晚,我在路边等待绿灯通行,转头看到同校的小平和安安共骑一辆电动车飞速驶来。“3、2、1……”直行的红灯亮起,小平紧急刹车,轮胎与地面摩擦出刺耳的“尖叫”,随后车子失去平衡,他们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直到现在,我只要闭上眼睛,尖锐的刹车声还会在耳边回荡,亲眼目睹的画面让我浑身发冷。
  法治讲座上,沙鋆法官指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条文,一字一句道:“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限制,而是丈量生命安全的标尺!”她的话让我想起自己偷骑电动车时的侥幸——风掠过耳畔的欢愉,此刻全化作了后怕的冷汗。
  讲座结束后,沙鋆法官提到招募法治小记者的活动,宣传单上写着:“用笔尖传递法治力量,用行动守护生命之花。”我看着报名表上“普法宣传”四个字,心中感受到某种使命和召唤。
  成为小记者的第一天,我和同伴们在课间拿着模拟X光片海报在走廊里开设“安全诊所”。“同学,你的‘侥幸骨折’需要‘规则石膏’来固定!”笑声中,更多同学说,“我以后要提醒爸爸妈妈骑车一定要戴头盔,还要系紧头盔卡扣。”
  周末,我带着自制的手绘漫画来到小区游乐场,画里的小人儿骑着电动车横冲直撞,却被“未满16岁”的警示牌撞得支离破碎。邻居张奶奶拉着小孙子看得直咂嘴:“哎哟,这比唠叨管用多了!”
  最让我骄傲的是表弟——曾经总嫌头盔闷热的他,现在每天上学前都要把织带反复拽三下,还煞有介事地宣布:“这是芷馨姐教的‘安全三重锁’!”
  如今,我的采访本里记满了故事:保安叔叔讲述路口惊魂三秒,交警叔叔演示头盔抗撞击实验,就连校门口对面小卖部阿姨都在我们的倡议下,用棒棒糖兑换戴头盔的照片。每次举起相机记录这些瞬间,我总想起沙鋆法官的话——规则不是束缚,而是托起生命的羽翼。
  夕阳依旧每天为法治宣传栏镀上金边,但现在的我,会指着新换上的“法治小记者普法专栏”对同学说:“看,那个戴熊猫头盔的小人是我画的!”
  
  法治小记者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水晶晶新城学校六年级学生 王芷馨
  本报记者 王春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