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5 4/5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公共场所毒杀犬只或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 7岁孩子学游泳被教练按头致呛水
· 建立全国性师资认证与公示体系
· “清北名师伴学群”里全是托儿

校外培训安全事件频发 专家呼吁
建立全国性师资认证与公示体系

( 2025-09-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 本报实习生 张鸿儒

  近年来校外培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屡屡引发社会对非学科类机构师资与监管体系的关注。
  针对资质模糊、安全责任悬空等行业痛点,多名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应从建立全国性师资认证、强化黑名单制度、完善安全标准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更严格的治理体系,真正筑牢未成年人参与校外培训的安全防线。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建议,应当建立全国性、分类别的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与公示体系。推动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细化的非学科类培训教师专业资质标准,明确不同培训项目(如体育、艺术、科技)的必备资格、培训经历及应急能力要求,并建立全国联网的教师资质数据库,强制机构在宣传页面及场所公示教师资质证书编号供查询核验,进一步明确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资质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精确设定,以化解实践中各地各类培训机构准入标准不一的混乱局面。
  此外,还应当建立起明晰的培训机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中的黑名单制度,对触碰包括“歧视、侮辱学生,存在虐待、伤害、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人行为”等11类行为红线且情节严重的从业人员,经查实、审核后,纳入全国统一监管平台的“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并禁止其从事培训工作。
  在安全保障制度方面,姚金菊提出,应当理顺各方权责关系,完善追责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培训机构及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罚,出现意外事故的依法依规处理,落实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追责制度,保护学员合法权益。完善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责任体系。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循培训要求,合理确定培训内容、明确风险规避等制度,严格遵循教学规范和安全标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还要进一步制定强制性的更具体的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国家标准,并明确要求培训机构定期提交第三方安全检测报告。全面推行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应用,将机构资质、师资、课程、收费、安全状况等信息全部纳入平台公示,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售课、收费、消课、退费全流程监管,引导家长通过平台选课、缴费与维权。”姚金菊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长聘教授张鸿巍认为,专业且负责任的培训是预防伤害和提供安全环境的重要前提。为防患于未然,确有必要在法律及行业规范层面设立更严格的特殊监管规则,特别是游泳、潜水、攀岩、马术等本身具有危险性的类目。安全监管要求在安全的培训环境中通过使教练全程受到有效且专业化的监督来确保未成年学员的人身安全,这对教练的专业教学资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应急救援资质、高额责任保险、场地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域外应对培训项目安全问题的经验或可参考。比如美国红十字会专门制定了《游泳教练安全培训》,涵盖训练和热身程序、赛事安全、应急计划、天气和环境条件以及医疗状况和伤病处理。又如英国《游泳教学与教练管理与实施指南手册》开篇明确强调,‘在所有游泳教学/教练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是首要考量因素’‘每位教师/教练都应对学生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并且必须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作为首要关注点’。”张鸿巍说。
  受访家长的呼声更是印证了完善监管的迫切性。有家长直言:“应提高师资准入门槛,强制公示资质,落实黑名单制度,一旦违规立即列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