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勾勒美丽风“警”线护游客无忧畅玩
· 推动“案要办结”向“事要解决”转变
· 平安影像
· 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 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

湖南桂阳推行“近邻”解纷工作法
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

( 2025-09-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张华君 陈勇

  曾经破旧杂乱的村道变身整洁的柏油路,荒芜的草地化作村民议事休闲的“幸福广场”……走进湖南省桂阳县仁义镇白云村,道路平坦宽阔、民居美观大方,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桂阳县持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探索以自治为基础的“近邻”解纷工作法取得的成效。桂阳县将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激情转化为基层治理智慧,构建多元解纷体系,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实现村民富、村庄美、民风淳、社会和、治安好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为了这片山林,这些年没少闹别扭,现在好了,心结解开了。”近日,桂阳县樟市镇竹里村村民陈民笑着说。
  53岁的成军接过话茬:“现在终于解开了心结,这一天等太久了。”
  话音未落,两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相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笑的背后,是一场持续35年的纠纷被化解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里村二组与上田心组群众因交界处的一片经济山林划界不清等问题,多次发生争执。历经多次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随着山中林地开发价值上升,双方矛盾再度激化。2024年底,竹里村二组村民打算开发该经济山林种植油茶,上田心组村民想种植烤烟。双方村民四五十人一时针锋相对。
  竹里村积极组织村组“五老”、乡贤、在外知名人士参与调处。双方都提供了2010年颁发的《林权证》,但是由于山林称呼不一致,双方互相都不认可。后来,村综治中心将情况上报,镇综治中心成立工作组,并通过现场查勘、“农家夜话”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双方互谅互让。
  “这个纠纷的关键在于意见难统一,所以我们在调解中,采取‘法理+亲情+民俗’等多元调解模式。”樟市镇司法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明确山林权属的基础上,还邀请两村老乡贤、老党员、老村干等组成调解队,引导双方互相理解、各让一步。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双方代表齐聚现场,重新分界,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如今,这片山林再次焕发生机,双方村民统一称呼这座山为“致富山”。
  近年来,桂阳对各类矛盾纠纷采取坐诊、出诊、会诊、复诊“四诊工作法”进行处置,并持续优化“一站式”调解,实现“公检访诉调”无缝流转、高效协同,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调解品牌。
  据了解,今年1月至8月,全县三级综治中心通过“湘矛调”平台登记受理矛盾纠纷1642件,已成功化解1501件。
  今年以来,桂阳县城区聚焦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全面加强源头防范管理,着力提升辖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成功调解装修扰民等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既保持了浓浓的“烟火气”,又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据桂阳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县以“近邻”治理模式为抓手,不断深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今年以来,全县刑事立案、行政受案同比分别下降18.2%、10.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