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罗金沐 黄晶超
近日,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科研战线喜事连连。某重大研究项目获军事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大学历史性突破;1个研究项目获全军军事理论成果奖一等奖,3名教员研究项目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门课程被评为军队级精品课程,某课题在全军院校作战指挥教学模式创新研讨活动上示范展演。这是该院聚焦为战育人推动科研创新转型升级、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据联合作战学院领导介绍,作为全军唯一专司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关键链条和军事理论创新重阵,该院坚持为战为教导向、突出重大任务牵引、注重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调整组建8年来,学院持续推出高质量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完成百余项国家级、军队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级、军队级科研奖10余项,科研对教学和战斗力建设贡献率不断提高。 在《联合作战学院推进科研创新实施方案》上记者看到,该院为理论创新营造优良环境。为做好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尤其是名师名家成果转化,有针对性地加强选题策划,重点打造名师丛书和学科学术专著等重点品牌,在助推“联合作战学院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联合作战学院优化军事理论布局和科研范式创新,加速构建具有学院特色“5大理论体系”和“6大项目群”,抓实“100个联合作战实验课题”、百部丛书和“5个联合作战基础理论”研究攻关。前不久,一批反映联合作战、新域新质、前沿科技的教材教程配发到学员手中,这是该院军事理论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他们依托新组建的智库团队,集全院智慧力量合力推出“联战胜战百部丛书”。专家评价,此举对推出更多具有我军特色、代表最高军事学府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引领军事发展方向的理论成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攻坚,联合作战学院教研人员科研模式迎来重大变化。该院区分基础研究、新型领域、科技研发、决策咨询4个类别,构建全新科研力量体系,聚焦备战打仗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关键领域,鼓励交叉研究和协同攻关。该院某中心承担研发新一代战略兵棋的重任,学院在科研条件、项目培育等方面为团队提供有利条件,助推团队成体系创新攻关,团队入选全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扶持对象。去年,该中心主任吴琳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在此基础上,联合作战学院全新打造联合作战高端学术论坛矩阵。其中,联战论坛突出智能引领,院士讲坛聚焦高科技感知,太行论坛紧贴总体战主题,学员讲坛分方向共享各战区成果,形成多级互补、全域联动的学术活动格局;举办国防大学军事科研实验室建设运用高端论坛,高标准承办第三届“先知·兵圣”人机对抗挑战赛。与此同时,大力加强高端学术平台和智库建设,打造10多个领域智库和80多个科创团队的智库体系,邀请院士专家围绕“军事智能技术赋能联合作战转型”等主题举办多场高端论坛。学员大队“空军节”“海军节”群众性学术交流活动成为品牌。 联合作战学院将学员课题研究、学术活动、决策咨询等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设计,每学期开学深入学员队宣讲,不断提高学员科研参与度。去年以来,在校学员完成科研课题400余项,实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向拉动。

|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
打造联合作战军事理论新高地
|
|
|
|
( 2025-09-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罗金沐 黄晶超
近日,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科研战线喜事连连。某重大研究项目获军事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大学历史性突破;1个研究项目获全军军事理论成果奖一等奖,3名教员研究项目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门课程被评为军队级精品课程,某课题在全军院校作战指挥教学模式创新研讨活动上示范展演。这是该院聚焦为战育人推动科研创新转型升级、提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据联合作战学院领导介绍,作为全军唯一专司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关键链条和军事理论创新重阵,该院坚持为战为教导向、突出重大任务牵引、注重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持续推动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调整组建8年来,学院持续推出高质量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完成百余项国家级、军队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级、军队级科研奖10余项,科研对教学和战斗力建设贡献率不断提高。 在《联合作战学院推进科研创新实施方案》上记者看到,该院为理论创新营造优良环境。为做好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尤其是名师名家成果转化,有针对性地加强选题策划,重点打造名师丛书和学科学术专著等重点品牌,在助推“联合作战学院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联合作战学院优化军事理论布局和科研范式创新,加速构建具有学院特色“5大理论体系”和“6大项目群”,抓实“100个联合作战实验课题”、百部丛书和“5个联合作战基础理论”研究攻关。前不久,一批反映联合作战、新域新质、前沿科技的教材教程配发到学员手中,这是该院军事理论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他们依托新组建的智库团队,集全院智慧力量合力推出“联战胜战百部丛书”。专家评价,此举对推出更多具有我军特色、代表最高军事学府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引领军事发展方向的理论成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攻坚,联合作战学院教研人员科研模式迎来重大变化。该院区分基础研究、新型领域、科技研发、决策咨询4个类别,构建全新科研力量体系,聚焦备战打仗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关键领域,鼓励交叉研究和协同攻关。该院某中心承担研发新一代战略兵棋的重任,学院在科研条件、项目培育等方面为团队提供有利条件,助推团队成体系创新攻关,团队入选全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扶持对象。去年,该中心主任吴琳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在此基础上,联合作战学院全新打造联合作战高端学术论坛矩阵。其中,联战论坛突出智能引领,院士讲坛聚焦高科技感知,太行论坛紧贴总体战主题,学员讲坛分方向共享各战区成果,形成多级互补、全域联动的学术活动格局;举办国防大学军事科研实验室建设运用高端论坛,高标准承办第三届“先知·兵圣”人机对抗挑战赛。与此同时,大力加强高端学术平台和智库建设,打造10多个领域智库和80多个科创团队的智库体系,邀请院士专家围绕“军事智能技术赋能联合作战转型”等主题举办多场高端论坛。学员大队“空军节”“海军节”群众性学术交流活动成为品牌。 联合作战学院将学员课题研究、学术活动、决策咨询等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设计,每学期开学深入学员队宣讲,不断提高学员科研参与度。去年以来,在校学员完成科研课题400余项,实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向拉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