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法治日报》记者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哈密市等地,在这里见证了一幕幕甜蜜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地处新疆中部低洼盆地的吐鲁番市由于日照充足、降雨稀少、热量丰富且干燥,被称为“火洲”。这里的环境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吐鲁番的葡萄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甜度高、口感好,是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是一个以葡萄为主产业的村子,该村有2700亩耕地,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以前,这里的葡萄园种的都是传统的“无核白”葡萄,收益相对有限。近年来,村子从品种改良入手,引进了波尔特、深红无籽等十多个葡萄品种,每亩地增收近千元。 在葡萄园里,村民们手持剪刀轻盈地穿梭在藤架之间,动作娴熟地剪下一串串成熟的葡萄。 距离葡萄园百余米的距离,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色泽莹润、颗粒饱满的葡萄干进行筛选、分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据介绍,公司主要依托农户们种植的葡萄、自然晾晒的葡萄干等来做后期的标准化加工产品,目前可年加工8000吨干鲜果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深加工不仅让葡萄等果品身价翻倍,还带动了80余名村民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 电商直播更是为新城西门村的葡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您看这色泽,原产地发货,保证质量!”“简单尝上一口,满满都是吐鲁番阳光的滋味!”……当记者走进新疆丝路骄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时,村里的“网红”主播古丽孜把·艾孜买提正在直播间热情地推荐吐鲁番的应季水果。 公司负责人朱彦林介绍,公司打造了吐鲁番市红石榴电商直播孵化基地,以电商直播赋能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孵化基地为村里的待业青年和对电商感兴趣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与学习平台,如今,村里很多年轻人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村里还成立了文旅合作社,将葡萄种植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游客既能品尝鲜果,也能体验采摘乐趣。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新城西门村在相关部门和湖南援疆的支持下,着力建设新丝路产业园,已逐步形成了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村电商孵化区、工业旅游示范区四大功能区,通过“村集体+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新城西门村的发展,只是吐鲁番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一个缩影。 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姜波介绍,吐鲁番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规定,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以葡萄、西甜瓜、特色畜牧业、肉苁蓉、设施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全链条开发、全产业升级,坚持以“特色、有机、高端”引领农业现代化。以葡萄产业为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鲜食葡萄销售、葡萄干加工、葡萄酒酿造、葡萄采摘等为主的全产业链条,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葡萄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加工、销售、旅游等多元业态转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素有“瓜中之王”美誉的哈密瓜,是丝路明珠哈密市最具优势、最富特色的农产品,如今更已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成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甜蜜果”。 建成种质资源库并引进1500余份哈密瓜种质资源;制定《哈密瓜质量分级》团体标准,认证“首批哈密瓜标准化生产基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营销体系,与电商平台直播深度合作……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哈密瓜鲜果产业链平台服务中心内,记者感受到了哈密市哈密瓜产业的飞速发展。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培养本土人才,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哈密市创新推出哈密瓜选瓜师职业就是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落实。 记者了解到,哈密瓜分选分级是提升商品率和质量品质的关键,选瓜师则是关键环节的核心。通过出台《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团体标准、开展选瓜师专业培训,哈密市首批选瓜师已经持证上岗。选瓜师们通过糖度检测、成熟度判定等关键技术替代传统选瓜依赖经验的做法,确保选瓜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举不仅为哈密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也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新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
|
一串串葡萄一颗颗瓜成就一个个甜蜜产业
|
|
|
|
( 2025-09-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法治日报》记者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哈密市等地,在这里见证了一幕幕甜蜜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地处新疆中部低洼盆地的吐鲁番市由于日照充足、降雨稀少、热量丰富且干燥,被称为“火洲”。这里的环境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吐鲁番的葡萄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甜度高、口感好,是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是一个以葡萄为主产业的村子,该村有2700亩耕地,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以前,这里的葡萄园种的都是传统的“无核白”葡萄,收益相对有限。近年来,村子从品种改良入手,引进了波尔特、深红无籽等十多个葡萄品种,每亩地增收近千元。 在葡萄园里,村民们手持剪刀轻盈地穿梭在藤架之间,动作娴熟地剪下一串串成熟的葡萄。 距离葡萄园百余米的距离,吐鲁番丝路明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色泽莹润、颗粒饱满的葡萄干进行筛选、分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据介绍,公司主要依托农户们种植的葡萄、自然晾晒的葡萄干等来做后期的标准化加工产品,目前可年加工8000吨干鲜果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深加工不仅让葡萄等果品身价翻倍,还带动了80余名村民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 电商直播更是为新城西门村的葡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您看这色泽,原产地发货,保证质量!”“简单尝上一口,满满都是吐鲁番阳光的滋味!”……当记者走进新疆丝路骄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时,村里的“网红”主播古丽孜把·艾孜买提正在直播间热情地推荐吐鲁番的应季水果。 公司负责人朱彦林介绍,公司打造了吐鲁番市红石榴电商直播孵化基地,以电商直播赋能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孵化基地为村里的待业青年和对电商感兴趣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与学习平台,如今,村里很多年轻人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 村里还成立了文旅合作社,将葡萄种植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游客既能品尝鲜果,也能体验采摘乐趣。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支持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绿色建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和乡村物流、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新城西门村在相关部门和湖南援疆的支持下,着力建设新丝路产业园,已逐步形成了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村电商孵化区、工业旅游示范区四大功能区,通过“村集体+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新城西门村的发展,只是吐鲁番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一个缩影。 吐鲁番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姜波介绍,吐鲁番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规定,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以葡萄、西甜瓜、特色畜牧业、肉苁蓉、设施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全链条开发、全产业升级,坚持以“特色、有机、高端”引领农业现代化。以葡萄产业为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鲜食葡萄销售、葡萄干加工、葡萄酒酿造、葡萄采摘等为主的全产业链条,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葡萄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加工、销售、旅游等多元业态转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素有“瓜中之王”美誉的哈密瓜,是丝路明珠哈密市最具优势、最富特色的农产品,如今更已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成为当地民众增收致富的“甜蜜果”。 建成种质资源库并引进1500余份哈密瓜种质资源;制定《哈密瓜质量分级》团体标准,认证“首批哈密瓜标准化生产基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营销体系,与电商平台直播深度合作……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哈密瓜鲜果产业链平台服务中心内,记者感受到了哈密市哈密瓜产业的飞速发展。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培养本土人才,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哈密市创新推出哈密瓜选瓜师职业就是对相关法律规定的落实。 记者了解到,哈密瓜分选分级是提升商品率和质量品质的关键,选瓜师则是关键环节的核心。通过出台《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团体标准、开展选瓜师专业培训,哈密市首批选瓜师已经持证上岗。选瓜师们通过糖度检测、成熟度判定等关键技术替代传统选瓜依赖经验的做法,确保选瓜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举不仅为哈密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也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