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文化
|
|
□ 杨占厂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小河流,名叫马尾河。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纤细支流,水盛时只有十几米宽,最深处两米有余。虽然小,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马尾河却是我们村庄几十户人家的直接饮用水源。 而我家,离这条河最近。 母亲说,河都是老天赐给的,所以要好好养着。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还是幼童,自然不太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说。我见过她养鸡养猪养狗,养着我们兄妹3人,但如何去养一条河流呢? 我以为母亲说反了,应该是马尾河养着我们才是。每日天光熹微,母亲会提着铁皮桶,走到屋后,在水汽迷蒙中,用陈年葫芦做的瓢,撇开最上面的一层,一下一下地向桶里装水,再双手提回来。这些混合着晨露的水,被最先醒来的鸡鸭犬享用,然后轮到赖床的我们兄妹仨和那两头猪。 醒来时,一大碗温热的玉米粥已经端上了桌面,植物的气息和自然水的清甜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我对于“甜”最初的理解。 马尾河提供的,不仅仅是水。我十来岁的时候,学会了游泳和钓鱼。每当家里来客人,或者农忙时节,母亲就会喊一声“今天去下河”,我立刻欣然领命。拿起钓竿,只需两三个钟头,就能收获二十来尾鲫鱼,变成餐桌上的待客菜。夏日时如果嫌钓鱼麻烦,干脆脱个干净,沿着河边向水草里双手慢慢围拢摸索,几乎每次都不会空手,鲫鱼、泥鳅、河蚌、龙虾被我信手扔到岸上,弟弟提着桶一路拾。 提到逮鱼摸虾,父亲是行家。他会布下鳝鱼笼、龙虾网,还能分辨各式各样的洞穴里究竟有没有黄鳝、甲鱼。当然,抓到甲鱼黄鳝黑鱼这些稀罕物,是要拿到集市上去换钱的。这样说来,我能读书,也在一定程度上靠马尾河养着。 父亲抓鱼有他的原则,遇到春天甩籽的鱼,不到一拃长的鱼,都是要重新捧回河里放生的。他有限的几次跟人吵架,都是为了阻止外人来马尾河电鱼。有一次,他气呼呼地,还难得骂了脏话,原来是有几个邻村的人趁夜在马尾河里洒了农药,第二天一早,河边漂了一层鱼虾。那两天,他就念叨着:赶快下几场透雨吧,给马尾河也清清“肠胃”。 小孩子调皮,常常在河边撒尿,或者扔脏东西。母亲是坚决不允许我们这么做的,说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每每在河边看到农药瓶、塑料袋,她都要捡起来放到别处。 几十年了,母亲慢慢习惯把马尾河称作是“我们家那的河”,譬如去赶集,有乡邻们买鱼买肉,劝母亲也买点,她会说我们家那的河,啥都有呢。在别的村庄看到脏兮兮的小河,母亲会心疼地说,你们怎么也不好好养着呀,你瞧瞧我们家那的河…… 很多年过去了,这条小小的河流一直和小小的村庄互相滋养着。如今我已年过不惑,两鬓染霜,但每次回到故乡,总觉得马尾河还是孩童时的模样,甚至认为它在“逆生长”,变得更秀气了,水面上凌空架起了木栈道和亭阁,水波澄澈,鱼虾闪现,每逢傍晚,乡邻们在河边散步聊家常,欢笑声和河水的哗哗声相映成趣。 我不自禁地掬起一捧水,那清甜味,带着童年的记忆、母亲的气息扑面而来,朴素温暖,绵密悠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
|
养一条河
|
|
|
|
( 2025-09-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
□ 杨占厂 我的故乡有一条小小河流,名叫马尾河。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纤细支流,水盛时只有十几米宽,最深处两米有余。虽然小,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马尾河却是我们村庄几十户人家的直接饮用水源。 而我家,离这条河最近。 母亲说,河都是老天赐给的,所以要好好养着。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还是幼童,自然不太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说。我见过她养鸡养猪养狗,养着我们兄妹3人,但如何去养一条河流呢? 我以为母亲说反了,应该是马尾河养着我们才是。每日天光熹微,母亲会提着铁皮桶,走到屋后,在水汽迷蒙中,用陈年葫芦做的瓢,撇开最上面的一层,一下一下地向桶里装水,再双手提回来。这些混合着晨露的水,被最先醒来的鸡鸭犬享用,然后轮到赖床的我们兄妹仨和那两头猪。 醒来时,一大碗温热的玉米粥已经端上了桌面,植物的气息和自然水的清甜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我对于“甜”最初的理解。 马尾河提供的,不仅仅是水。我十来岁的时候,学会了游泳和钓鱼。每当家里来客人,或者农忙时节,母亲就会喊一声“今天去下河”,我立刻欣然领命。拿起钓竿,只需两三个钟头,就能收获二十来尾鲫鱼,变成餐桌上的待客菜。夏日时如果嫌钓鱼麻烦,干脆脱个干净,沿着河边向水草里双手慢慢围拢摸索,几乎每次都不会空手,鲫鱼、泥鳅、河蚌、龙虾被我信手扔到岸上,弟弟提着桶一路拾。 提到逮鱼摸虾,父亲是行家。他会布下鳝鱼笼、龙虾网,还能分辨各式各样的洞穴里究竟有没有黄鳝、甲鱼。当然,抓到甲鱼黄鳝黑鱼这些稀罕物,是要拿到集市上去换钱的。这样说来,我能读书,也在一定程度上靠马尾河养着。 父亲抓鱼有他的原则,遇到春天甩籽的鱼,不到一拃长的鱼,都是要重新捧回河里放生的。他有限的几次跟人吵架,都是为了阻止外人来马尾河电鱼。有一次,他气呼呼地,还难得骂了脏话,原来是有几个邻村的人趁夜在马尾河里洒了农药,第二天一早,河边漂了一层鱼虾。那两天,他就念叨着:赶快下几场透雨吧,给马尾河也清清“肠胃”。 小孩子调皮,常常在河边撒尿,或者扔脏东西。母亲是坚决不允许我们这么做的,说这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每每在河边看到农药瓶、塑料袋,她都要捡起来放到别处。 几十年了,母亲慢慢习惯把马尾河称作是“我们家那的河”,譬如去赶集,有乡邻们买鱼买肉,劝母亲也买点,她会说我们家那的河,啥都有呢。在别的村庄看到脏兮兮的小河,母亲会心疼地说,你们怎么也不好好养着呀,你瞧瞧我们家那的河…… 很多年过去了,这条小小的河流一直和小小的村庄互相滋养着。如今我已年过不惑,两鬓染霜,但每次回到故乡,总觉得马尾河还是孩童时的模样,甚至认为它在“逆生长”,变得更秀气了,水面上凌空架起了木栈道和亭阁,水波澄澈,鱼虾闪现,每逢傍晚,乡邻们在河边散步聊家常,欢笑声和河水的哗哗声相映成趣。 我不自禁地掬起一捧水,那清甜味,带着童年的记忆、母亲的气息扑面而来,朴素温暖,绵密悠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