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刘欣
公交是民生“动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日常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近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扬在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全国每天有超2亿人次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万人次选择共享单车骑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据了解,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理念。 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临沂市采访期间了解到,各地不断创新,让公交焕发新活力。 济南公交近年来坚持以打造“品质公交、平安公交、生态公交、数字公交、人文公交”为方向,积极构建多元融合发展格局,搭建起“公交+文明培育”“公交+乡村振兴”“公交+文旅”“公交+物流”“公交+能源”等发展体系,不断延伸公交产业链,持续释放多种经营活力。 刚刚过去的暑假假期,李先生一家来济南游玩,济南的美景和美食让他们流连忘返。特别是在游览泉城时,乘坐了济南公交推出的“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览车”,让李先生感叹:“公交+文旅的融合,让我的泉城之旅舒适又便捷。” 在“公交优先就是民生优先”的理念引导下,临沂市问需于民、精准施策:购置新能源公交车900余辆,施划公交专用道330公里,推行重污染天气、早晚高峰等时段免费乘车政策,开通助学公交、夜巴士等特色线路…… “通过重构线网、智慧赋能、绿色转型、拓展场景,最近3年临沂公交日均客流量从13.7万人次增至32.8万人次。”临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宁介绍。 据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着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各项工作取得坚实成效,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近年来,山东省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今年年底将达到520公里,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88.1%,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近900万人次……这是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缩影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拥有城市公共汽电车65.8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4.4万辆、占比82.7%,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的城市数量、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等“十四五”规划指标已超额完成。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保障。 2024年12月1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2025年8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被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陈徐梅表示,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石和重要支撑,“公交优先”战略不能动摇。“政府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发展模式,实现城市、行业、企业、乘客共赢。” 从国家层面政策的陆续出台,到地方实践的积极响应,我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济南市坚定不移贯彻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部门协同和政策供给,夯实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四梁八柱’。”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闫卓然告诉记者。 其中,在强化政策协同,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方面,济南完善政策法规,出台《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编制《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22—2035年)》,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律和空间保障。同时,济南市政府印发《济南市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通知》,落实落细26项重点任务,发挥政策牵引带动作用。 同时,健全配套制度。制定《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成本规制办法》《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财政补贴办法》,界定运营成本范围,构建市、区县两级财政补贴制度,将车辆购置、场站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临沂市也在强化政策保障。据临沂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解修波介绍,临沂市政府分别在2013年和2023年印发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目标,确保公交适应城市发展、群众出行需求。 据了解,临沂市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临沂市城市公交运营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临沂市城市公交成本规制管理暂行办法》等,切实强化资金保障;编制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配套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快、干、支、微、特”公交服务体系。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 在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李扬要求,各地要深入践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理念,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改善绿色出行环境。 李扬表示,应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认真抓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贯彻实施,持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投入力度。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多元化、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携手营造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良好氛围。要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与倡导者,优先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倡议活动,大力弘扬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理念,积极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着力提升适老化、人性化出行服务品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交通为人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城市公交“像空气一样存在,像阳光一样温暖”。加快健全完善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设备,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深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爱心预约”乘车服务,为老年人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包容、更有温度的美好出行环境。 关心关爱广大一线干部职工。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广大公交驾驶员、交通警察、青年志愿者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工作条件,关心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需要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强大合力。”陈徐梅认为,各城市要制定基本公交服务标准,并相应优化线网及运营计划,依据服务标准对企业实施服务质量考核和补贴发放,保障服务质量不降低,稳住公交客流基本盘,同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要鼓励公交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定制公交、‘公交+’服务产品,拓展服务生态,提升服务增加值,增强自身发展活力。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持续营造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保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定力。”陈徐梅说。 (漫画/李晓军)

|
|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 每天超2亿人次选择绿色出行
|
|
|
|
|
|
| ( 2025-09-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 本报记者 刘欣
公交是民生“动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日常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近日,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扬在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全国每天有超2亿人次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万人次选择共享单车骑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据了解,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理念。 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临沂市采访期间了解到,各地不断创新,让公交焕发新活力。 济南公交近年来坚持以打造“品质公交、平安公交、生态公交、数字公交、人文公交”为方向,积极构建多元融合发展格局,搭建起“公交+文明培育”“公交+乡村振兴”“公交+文旅”“公交+物流”“公交+能源”等发展体系,不断延伸公交产业链,持续释放多种经营活力。 刚刚过去的暑假假期,李先生一家来济南游玩,济南的美景和美食让他们流连忘返。特别是在游览泉城时,乘坐了济南公交推出的“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览车”,让李先生感叹:“公交+文旅的融合,让我的泉城之旅舒适又便捷。” 在“公交优先就是民生优先”的理念引导下,临沂市问需于民、精准施策:购置新能源公交车900余辆,施划公交专用道330公里,推行重污染天气、早晚高峰等时段免费乘车政策,开通助学公交、夜巴士等特色线路…… “通过重构线网、智慧赋能、绿色转型、拓展场景,最近3年临沂公交日均客流量从13.7万人次增至32.8万人次。”临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宁介绍。 据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着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各项工作取得坚实成效,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近年来,山东省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今年年底将达到520公里,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88.1%,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近900万人次……这是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缩影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拥有城市公共汽电车65.8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54.4万辆、占比82.7%,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的城市数量、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等“十四五”规划指标已超额完成。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保障。 2024年12月1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2025年8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被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陈徐梅表示,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石和重要支撑,“公交优先”战略不能动摇。“政府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发展模式,实现城市、行业、企业、乘客共赢。” 从国家层面政策的陆续出台,到地方实践的积极响应,我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济南市坚定不移贯彻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部门协同和政策供给,夯实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四梁八柱’。”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闫卓然告诉记者。 其中,在强化政策协同,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方面,济南完善政策法规,出台《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编制《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22—2035年)》,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律和空间保障。同时,济南市政府印发《济南市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通知》,落实落细26项重点任务,发挥政策牵引带动作用。 同时,健全配套制度。制定《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成本规制办法》《济南市城市公共汽电车财政补贴办法》,界定运营成本范围,构建市、区县两级财政补贴制度,将车辆购置、场站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临沂市也在强化政策保障。据临沂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解修波介绍,临沂市政府分别在2013年和2023年印发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目标,确保公交适应城市发展、群众出行需求。 据了解,临沂市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临沂市城市公交运营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临沂市城市公交成本规制管理暂行办法》等,切实强化资金保障;编制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配套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快、干、支、微、特”公交服务体系。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 在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李扬要求,各地要深入践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理念,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改善绿色出行环境。 李扬表示,应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认真抓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贯彻实施,持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投入力度。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多元化、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携手营造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良好氛围。要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与倡导者,优先选择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倡议活动,大力弘扬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理念,积极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着力提升适老化、人性化出行服务品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交通为人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城市公交“像空气一样存在,像阳光一样温暖”。加快健全完善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设备,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深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爱心预约”乘车服务,为老年人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包容、更有温度的美好出行环境。 关心关爱广大一线干部职工。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广大公交驾驶员、交通警察、青年志愿者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工作条件,关心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需要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强大合力。”陈徐梅认为,各城市要制定基本公交服务标准,并相应优化线网及运营计划,依据服务标准对企业实施服务质量考核和补贴发放,保障服务质量不降低,稳住公交客流基本盘,同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要鼓励公交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定制公交、‘公交+’服务产品,拓展服务生态,提升服务增加值,增强自身发展活力。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持续营造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保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定力。”陈徐梅说。 (漫画/李晓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