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 法学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 恪正协衷,怀远砺行:新时代法学青年的使命与追求
· 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政法高校力量
· 培育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奋力书写公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政法高校力量

( 2025-09-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林维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金秋送爽,在这个丰收的季节,第41个教师节如期到来。今年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激励广大教师挺膺担当扛起教育强国建设重任。强国建设,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铸造者。作为政法院校,如何引导教师为法治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席卷全球,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在深刻改变着法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格局。比如,人工智能不断冲击人类主体地位,算法垄断、算法歧视、算法黑箱等问题隐藏于技术中立的面纱之下,“发展权利、效率优先”与“隐私保护、自由保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冲突,生成式AI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法律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适应新时代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并有效回应新科技革命对法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法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提升新时代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和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教育强国是政法院校的使命责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被认为是面向2035年的优化大学学科布局、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路径,也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石,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而是大变局中助力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建校75年来,坚持“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作为学校的价值取向、战略导向、问题指向。为了应对高等院校同质化严重,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需求不足等问题,西南政法大学突破法学、政治学等单一学科的知识生产局限,构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法学为核心、国家安全学与纪检监察学为支撑,有机融合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网络空间安全等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政法学科集群。紧密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攻关任务,集中优势力量组建科研平台,确保科研目标与国家需求精准对接,有组织地进行课题研究、有组织地提供决策服务、有组织地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以高水平的学科交叉融合和集群化的学科发展优势,在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持续作出西政贡献。
  面向未来,法学教育面对快速迭代的技术革命,如何通过法学教育推动法学学科进一步繁荣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政法院校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创新发展,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治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奋力谱写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