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本报通讯员 陈姝霖
9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平山镇竹木芒藤编织产业园区内,一个个编织成品错落摆放,空气中浮动着草木交织的清香。 10时30分,一场专为当地特色编织企业“量身定制”的法治问需活动在园区内举行。平南县各政法机关负责人、律师与多家竹木芒藤编织企业代表围坐一堂,聚焦竹木芒藤编织行业特有的法治痛点,开展精准答疑和现场服务。 “编织行业用工老龄化显著,部分从业者超60岁无法正常参保,如何保障其权益并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有同行企业模仿我厂已申请外观专利的编织产品,如何快速维权?” “我们办理出口产品公证时,因部分原材料采购凭证不合规,导致公证多次延误,影响货物报关时效,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能否结合我们编织行业出口需求,提供定制化公证材料清单?” …… 活动现场,企业代表提问踊跃,接连抛出多个涉及劳动用工、安全责任、知识产权、财产保全、租赁纠纷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面对企业关切,政法单位负责人一一作出专业而细致的回应—— 平南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寒梅率先结合典型案例,将合同履约、知识产权等常见法律风险层层剖析,令人豁然开朗;平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科光详细解读涉企法律风险防控政策,为企业送上“定心丸”;平南县司法局副局长刘云就公证服务等需求,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办事指引;平南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负责人黄绍键针对企业关心的涉企经济犯罪、仓储安防和通勤安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以前是我们上门找政法机关,有时甚至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现在是政法机关主动上门找我们。这样的‘法治会客厅’就像为我们开的‘专家门诊’,方子对症、实时解难。”平南县百思特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思明感慨道。 莫思明口中的“法治会客厅”,正是平南县政法系统机制创新的缩影。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开门纳谏、敲门问诊,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理念,创新打造‘法治会客厅·政法护企面对面’品牌,每季度聚焦一个本地的重点产业,既邀请企业家‘面对面’提诉求,也组织政法各部门‘组团式’解难题。”平南县委政法委委员、政工室主任韦少梅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 “面对面”互动只是平南县政法机关服务企业的起点。记者了解到,政法机关会后还会认真梳理收集的意见建议,联合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限时办结,将企业的“需求清单”精准转化为政法机关的“履职清单”,让政企交流从“一次性沟通”升级为“全周期服务”。 “从企业反映的问题中,我们也更清晰掌握了竹木芒藤编织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我们今后更精准地提供政法服务指明了方向。”韦少梅说。 在热烈的讨论中,时针不知不觉指向12点,企业代表们仍意犹未尽,接连抛出新的问题。 12时30分许,随着法院负责人就一个土地租赁问题作出细致回应,这场法治问需活动才暂时告一段落。 “今天不仅把以前不懂的问题弄明白了,还拿到了政法单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今后有啥困惑直接找他们,心里亮堂多了。”广西平南富来工艺编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念叨着,一边小心折好桌面上那张记着各政法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的纸,轻轻放进随身的布袋里。 正午时分,阳光直晒在竹木芒藤编织产业园区里,气温不断攀升,空气中的草木清香中混夹着满溢的收获感,仿佛这场法治互动的余温还在继续升腾。

|
广西平南打造“法治会客厅”特色品牌
|
组团入企问诊 精准开出良方
|
|
|
|
( 2025-09-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本报通讯员 陈姝霖
9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平山镇竹木芒藤编织产业园区内,一个个编织成品错落摆放,空气中浮动着草木交织的清香。 10时30分,一场专为当地特色编织企业“量身定制”的法治问需活动在园区内举行。平南县各政法机关负责人、律师与多家竹木芒藤编织企业代表围坐一堂,聚焦竹木芒藤编织行业特有的法治痛点,开展精准答疑和现场服务。 “编织行业用工老龄化显著,部分从业者超60岁无法正常参保,如何保障其权益并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有同行企业模仿我厂已申请外观专利的编织产品,如何快速维权?” “我们办理出口产品公证时,因部分原材料采购凭证不合规,导致公证多次延误,影响货物报关时效,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能否结合我们编织行业出口需求,提供定制化公证材料清单?” …… 活动现场,企业代表提问踊跃,接连抛出多个涉及劳动用工、安全责任、知识产权、财产保全、租赁纠纷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面对企业关切,政法单位负责人一一作出专业而细致的回应—— 平南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寒梅率先结合典型案例,将合同履约、知识产权等常见法律风险层层剖析,令人豁然开朗;平南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科光详细解读涉企法律风险防控政策,为企业送上“定心丸”;平南县司法局副局长刘云就公证服务等需求,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办事指引;平南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负责人黄绍键针对企业关心的涉企经济犯罪、仓储安防和通勤安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以前是我们上门找政法机关,有时甚至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现在是政法机关主动上门找我们。这样的‘法治会客厅’就像为我们开的‘专家门诊’,方子对症、实时解难。”平南县百思特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思明感慨道。 莫思明口中的“法治会客厅”,正是平南县政法系统机制创新的缩影。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开门纳谏、敲门问诊,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理念,创新打造‘法治会客厅·政法护企面对面’品牌,每季度聚焦一个本地的重点产业,既邀请企业家‘面对面’提诉求,也组织政法各部门‘组团式’解难题。”平南县委政法委委员、政工室主任韦少梅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 “面对面”互动只是平南县政法机关服务企业的起点。记者了解到,政法机关会后还会认真梳理收集的意见建议,联合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限时办结,将企业的“需求清单”精准转化为政法机关的“履职清单”,让政企交流从“一次性沟通”升级为“全周期服务”。 “从企业反映的问题中,我们也更清晰掌握了竹木芒藤编织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为我们今后更精准地提供政法服务指明了方向。”韦少梅说。 在热烈的讨论中,时针不知不觉指向12点,企业代表们仍意犹未尽,接连抛出新的问题。 12时30分许,随着法院负责人就一个土地租赁问题作出细致回应,这场法治问需活动才暂时告一段落。 “今天不仅把以前不懂的问题弄明白了,还拿到了政法单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今后有啥困惑直接找他们,心里亮堂多了。”广西平南富来工艺编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念叨着,一边小心折好桌面上那张记着各政法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的纸,轻轻放进随身的布袋里。 正午时分,阳光直晒在竹木芒藤编织产业园区里,气温不断攀升,空气中的草木清香中混夹着满溢的收获感,仿佛这场法治互动的余温还在继续升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