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司法服务从审判台走向青山绿水间
· 图片新闻
· 乐平众埠镇“三调联动”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 浙江新昌少年警校打造多样精品课程
· 广西天峨推行重点隐患驾驶人“红黄绿”动态管控机制

浙江新昌少年警校打造多样精品课程

( 2025-09-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石嘉浩

  “通过少警小程序预约了‘交通实景体验课’,孩子不仅学会了识别交通盲区,还主动当起了家里的‘安全小管家’。”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居民王女士看着女儿分享的课程视频,连连点赞。
  作为2025年新昌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新昌县少年警校自启动以来,以“培育一人,带动一家,辐射一域,平安一城”为目标,通过“阵地共建、课程共创、模式创新”,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安防护网,已成为备受当地青少年喜爱的法治教育品牌。
  “少年警校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一套系统的育人体系。”新昌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少年警校校长石青中介绍说,为让法治教育落地生根,新昌构建了“党政牵头、公安主抓、教育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2月14日,少年警校启动仪式在新昌县南岩小学举行,公安、教体、团县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成立校委会,并共同开展“少警第一课”,统筹推进分校建设、课程开发和活动开展。这种“三级联动”模式,让部门资源高效整合——公安提供专业警务知识,教体负责校园落地,团县委、关工委联动社会力量,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而阵地建设同样凸显少年警校特色。按照“2+5+N”多维警训体系,以县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和狐巴巴探索星球为两个中心营地,七星、城东等5个派出所组建少警大队,辐射消防大队、法纪教育中心等7处特色阵地,将应急救援、法纪教育等场景“搬进”实践课堂。
  “我们把辖区企业、景区都变成了少警课堂。”少年警校教官、城西派出所民警吴登辉说,结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他们开发了“反家暴+平安巡防+生态保护”组合课程,让学生在巡护家乡山水时学习安全知识,已开展活动12场次,参与学生人数达1000余人。
  “戴上VR眼镜,仿佛真的站在十字路口,大型车辆盲区一眼就能看清!”在新昌县少年警校交通安全体验课上,学生们通过“AI+交通实景实训”系统,直观感受危险场景。这种“让知识活起来”的教学方式,正是新昌少年警校的课程特色。
  围绕爱国教育、法治教育等五大核心内容,新昌构建“教、训、研、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组建由警种精英、心理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教官团队,打磨出8门精品课程。其中,“多感融合课程”备受青睐,该课程通过“视觉警示片+听觉案例库+触觉防身术”,让学生在全感官体验中内化安全技能。
  “差异化课程包”更是精准对接需求。七星少警大队聚焦校园安全,推出“法纪教育+消防演练”课程;沃洲少警大队结合生态旅游资源,设计“生态保护+户外急救”课程;澄潭少警大队则将新昌调腔、剪纸等非遗体验融入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增强法治意识。“每个课程包都由派出所联合校委会共同设计,确保‘按需配送’。”新昌县公安局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少年警校班主任裘历辉说。
  截至目前,各少警大队已开展假期实践、警营开放日等活动63场次,“少警第一课”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2万余名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掌握应急救援、警情处置等实用技能。
  “小程序上能学课程、约活动,攒够积分还能解锁警营研学资格。”南岩小学学生小张展示着手机里的少年警校小程序,上面记录着他参与的3场活动和获得的成长积分。
  为打通“线上+线下”教育场景,新昌公安开发少年警校专属小程序,实现学员招募、课程学习、活动预约、积分晋升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小程序注册学员已达3000余人,发布五大类课程视频32个,总浏览量超50万人次。“学生在线上学习理论,线下参与实践,积分还能晋升会员等级,他们积极性特别高。”南岩小学王老师说。
  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让少年警校成为新昌县“民生名片”,该项目入选2025年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后,从营地IP打造到课程研发全面升级,计划让更多孩子在少年警校收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