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5 1/5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
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通知》
· 用铁规矩锻造好作风
· 全国人大常委会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组在江苏检查
·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为西藏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 图片新闻
· 守护生态之美须协同发力

守护生态之美须协同发力

( 2025-08-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马树娟

  8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生态环境检察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检察机关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成效,也揭示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重点、难点和发力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违法排污、非法狩猎等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不仅破坏生态平衡,也威胁百姓健康。生态环境具有系统性,特别是一些区域性、行业性问题,往往涉及范围广、成因复杂、监管主体多元,容易陷入“九龙治水”的治理困局。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打破部门壁垒,深化协同履职,推动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而检察机关在其中肩负着重要职责。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正是系统治理的生动范例。针对家具制造、纺织印染等行业普遍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违法排放问题,检察机关没有“单打独斗”,而是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批量发现案件线索,以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促推企业完成技术升级。最终,不仅有效解决了行业性污染难题,更助力区域特色产业迈向绿色转型,真正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这充分印证,生态治理绝非某一部门的“独角戏”,唯有凝聚多方合力,才能奏响生态保护的“大合唱”。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污染环境案,则彰显了检察机关全链条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推动源头治理的决心。黄某等人跨省转移2万余吨危险废物,并私设暗管直排长江,性质极其恶劣。检察机关未止步于追究直接排污者的责任,而是将产废企业、转移中介、处置人员全部纳入责任体系,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依法判定各方在责任范围内连带承担赔偿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检察机关采用“现金赔偿+环保技改折抵”模式,推动企业技改实现绿色生产,实现了惩治违法、修复环境与促进发展的有机统一。
  守护绿水青山,需要法治的刚性约束、科技的智慧赋能,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批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检察机关促推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源头治理生态环境的智慧。唯有各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法治之力守护生态之美,方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