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王艺茗 近年来,英国零售业正面临一场日益严峻的危机:商店盗窃案件数量飙升,且盗窃行为变得愈发大胆和暴力。这不仅给零售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将一线员工置于危险之中。商店盗窃不仅仅是一个财产犯罪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面对这一社会顽疾,英国民众、警方和立法者纷纷发出强烈呼声,要求政府修改过时的法律,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打击日益泛滥的盗窃问题。 商店失窃屡见不鲜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5日报道,过去20年来,英国的商店盗窃率几乎翻了一番。据路透社7月报道,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去年接到的盗窃案报警电话激增20%,平均每分钟就会发生3起盗窃案。但许多商家认为盗窃案发生后“没必要报警”,因为警方要么无法出警,要么难以抓到盗窃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英国上一个财政年度有多达24.55万起商店失窃案在没有找到嫌疑人的情况下草草结案,相当于日均逾672起商店失窃案不了了之。英国《每日邮报》2024年12月23日报道,英国自由民主党官员引述下议院图书馆调查数据指出,截至2024年3月的财政年度内,英国共报告近43.5万起商店失窃案,其中24.55万起没有找到嫌疑人就予以结案,占比约56.4%,相较于五年前的48.9%进一步升高;只有大约六分之一的案件对嫌疑人提起指控或作出传唤,而五年前这一比例约为五分之一。 英国商店失窃案屡见不鲜,早就引起社会舆论关注。2002年英国零售业研究中心对15个欧洲国家的零售商展开问卷调查,发现英国商店失窃案件高居榜首,已从拿破仑所称的“店掌柜们的国家”演变为“店小偷们的国家”。那份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欧洲共发生127万起商店失窃案,其中超过56万起发生在英国,数量最多;法国和德国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但数量远少于英国。 当前法律严重滞后 当前用于起诉商店盗窃的法律主要是《1968年盗窃法》。批评者认为,这部半个多世纪前的法律已严重滞后,不仅量刑过轻、起诉成本高,而且未能区分犯罪性质,无法有效惩戒和威慑现代的有组织盗窃犯罪。 根据现行法律,大多数商店盗窃案(涉案金额低)通常在地方法院审理,最高刑罚通常为罚款或短期监禁,但实际判决往往很轻,难以形成有效震慑。警方还提到,由于英国监狱爆满,很多在商店盗窃的人即使被捕可能也不会入狱,这让不少警察觉得抓捕嫌犯费力不讨好。 对于零售商而言,报案、提供证据的过程繁琐,而最终可能因为警方不予立案或法院轻判而感觉徒劳无功,这降低了他们报案的积极性。而诸如“数据保护法”等法案不仅限制了警察追踪盗窃者的手段,甚至还不允许张贴反对盗窃的标语,比如一名商店老板因在自家商店贴标语称盗窃者为“人渣”而被指控违法。影子内政大臣凯蒂·拉姆称,一名路人拍下盗窃者的照片,却因“泄露他人信息”被要求删除照片。 法律未能充分区分偶发性小偷小摸和有组织的、重复性的、带有暴力性质的犯罪,对后者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报道称,英国政府一直用“顺手牵羊”而非更严重的“商店盗窃”描述该国猖獗的盗窃,淡化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一名上议院议员在去年11月发出的信中表示:“使用过时的‘入店行窃’一词,淡化了日益严重的商店盗窃中有组织犯罪的严重性,而商店盗窃正对零售业造成毁灭性影响。我们建议逐步减少该词的使用。”对此,英国警务部长戴安娜·约翰逊表示:“政府将在适当情况下使用‘商店盗窃’一词。” 协同合作遏制犯罪 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英国内加强打击商店盗窃力度的呼声空前一致和高涨。以英国警方反商店盗窃问题负责人凯蒂·伯恩为代表的人主张修改法律,给被抓到的商店盗窃者戴“电子脚镣”以监控其行动,并对他们实施一定程度的“禁足令”。以保守党政要、泰晤士河谷地区警务负责人马修·巴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应该鼓励店主直接制止盗窃行为,并批评那些目睹盗窃发生却只录像不上前阻止的人是在“袖手旁观”。 他们的核心诉求主要包括:将针对零售员工的暴力袭击单独列为一项特定刑事罪行:目前,袭击零售员工通常被归类为普通袭击罪。推动者希望设立一个独立的、更严厉的罪名,类似于袭击警察或急救人员,向社会明确传达“袭击为我们服务的工作人员是绝对不被接受的”这一信息,并确保罪犯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苏格兰地区已率先通过了相关法律。提高立案和起诉门槛:呼吁警方必须对更多的零售盗窃报案作出回应并记录在案,无论涉案金额大小,以准确反映犯罪规模并追踪惯犯。加强针对有组织犯罪的立法:赋予执法机构更大权力打击指挥盗窃的幕后黑手和销赃网络,特别是整治在线市场上的赃物交易。增加警力资源与专项打击:要求政府承诺投入更多警力资源,成立专门针对有组织盗窃犯罪的警务小组,进行针对性打击。 戴安娜·约翰逊说,英国商店失窃案数量“飙至20年来最高水平”,超过半数受访民众曾抱怨没看见警察在街头巡逻。约翰逊认为有必要增加警力部署,“在我们的城市和小镇里对反社会行径、商店行窃以及街头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 英国内政部发言人莉萨·斯马特表示,太多商店失窃案没有锁定嫌疑人,最终不了了之,这助长了小偷们的嚣张气焰,使得他们更容易存有侥幸心理,更肆无忌惮地到商店和超市里“顺手牵羊”。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确保警方有足够人力和资源,从而保障对各社区的巡逻保护。 有分析指出,英国商店盗窃是多重社会问题交织下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有组织犯罪的猖獗、警力的不足以及部分人群面临的生活困境。修改法律,特别是设立袭击零售员工特定罪行,代表了社会要求采取更坚决行动的决心。然而,法律修订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最终能否遏制这股犯罪浪潮,还取决于政府、警方、零售商和社区能否协同合作,从立法、执法、社会政策和技术防范等多个层面构建起一道坚实防线。

|
|
英国商店盗窃频发 修改法律呼声高涨
|
|
|
|
( 2025-08-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0日,英国苏塞克斯郡,时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在霍舍姆警察局观看监控录像,表示政府将遏制商店盗窃犯罪。 CFP供图 |
|
□ 本报记者 王艺茗 近年来,英国零售业正面临一场日益严峻的危机:商店盗窃案件数量飙升,且盗窃行为变得愈发大胆和暴力。这不仅给零售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将一线员工置于危险之中。商店盗窃不仅仅是一个财产犯罪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面对这一社会顽疾,英国民众、警方和立法者纷纷发出强烈呼声,要求政府修改过时的法律,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打击日益泛滥的盗窃问题。 商店失窃屡见不鲜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5日报道,过去20年来,英国的商店盗窃率几乎翻了一番。据路透社7月报道,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去年接到的盗窃案报警电话激增20%,平均每分钟就会发生3起盗窃案。但许多商家认为盗窃案发生后“没必要报警”,因为警方要么无法出警,要么难以抓到盗窃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英国上一个财政年度有多达24.55万起商店失窃案在没有找到嫌疑人的情况下草草结案,相当于日均逾672起商店失窃案不了了之。英国《每日邮报》2024年12月23日报道,英国自由民主党官员引述下议院图书馆调查数据指出,截至2024年3月的财政年度内,英国共报告近43.5万起商店失窃案,其中24.55万起没有找到嫌疑人就予以结案,占比约56.4%,相较于五年前的48.9%进一步升高;只有大约六分之一的案件对嫌疑人提起指控或作出传唤,而五年前这一比例约为五分之一。 英国商店失窃案屡见不鲜,早就引起社会舆论关注。2002年英国零售业研究中心对15个欧洲国家的零售商展开问卷调查,发现英国商店失窃案件高居榜首,已从拿破仑所称的“店掌柜们的国家”演变为“店小偷们的国家”。那份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欧洲共发生127万起商店失窃案,其中超过56万起发生在英国,数量最多;法国和德国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但数量远少于英国。 当前法律严重滞后 当前用于起诉商店盗窃的法律主要是《1968年盗窃法》。批评者认为,这部半个多世纪前的法律已严重滞后,不仅量刑过轻、起诉成本高,而且未能区分犯罪性质,无法有效惩戒和威慑现代的有组织盗窃犯罪。 根据现行法律,大多数商店盗窃案(涉案金额低)通常在地方法院审理,最高刑罚通常为罚款或短期监禁,但实际判决往往很轻,难以形成有效震慑。警方还提到,由于英国监狱爆满,很多在商店盗窃的人即使被捕可能也不会入狱,这让不少警察觉得抓捕嫌犯费力不讨好。 对于零售商而言,报案、提供证据的过程繁琐,而最终可能因为警方不予立案或法院轻判而感觉徒劳无功,这降低了他们报案的积极性。而诸如“数据保护法”等法案不仅限制了警察追踪盗窃者的手段,甚至还不允许张贴反对盗窃的标语,比如一名商店老板因在自家商店贴标语称盗窃者为“人渣”而被指控违法。影子内政大臣凯蒂·拉姆称,一名路人拍下盗窃者的照片,却因“泄露他人信息”被要求删除照片。 法律未能充分区分偶发性小偷小摸和有组织的、重复性的、带有暴力性质的犯罪,对后者的打击力度明显不足。报道称,英国政府一直用“顺手牵羊”而非更严重的“商店盗窃”描述该国猖獗的盗窃,淡化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一名上议院议员在去年11月发出的信中表示:“使用过时的‘入店行窃’一词,淡化了日益严重的商店盗窃中有组织犯罪的严重性,而商店盗窃正对零售业造成毁灭性影响。我们建议逐步减少该词的使用。”对此,英国警务部长戴安娜·约翰逊表示:“政府将在适当情况下使用‘商店盗窃’一词。” 协同合作遏制犯罪 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英国内加强打击商店盗窃力度的呼声空前一致和高涨。以英国警方反商店盗窃问题负责人凯蒂·伯恩为代表的人主张修改法律,给被抓到的商店盗窃者戴“电子脚镣”以监控其行动,并对他们实施一定程度的“禁足令”。以保守党政要、泰晤士河谷地区警务负责人马修·巴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应该鼓励店主直接制止盗窃行为,并批评那些目睹盗窃发生却只录像不上前阻止的人是在“袖手旁观”。 他们的核心诉求主要包括:将针对零售员工的暴力袭击单独列为一项特定刑事罪行:目前,袭击零售员工通常被归类为普通袭击罪。推动者希望设立一个独立的、更严厉的罪名,类似于袭击警察或急救人员,向社会明确传达“袭击为我们服务的工作人员是绝对不被接受的”这一信息,并确保罪犯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苏格兰地区已率先通过了相关法律。提高立案和起诉门槛:呼吁警方必须对更多的零售盗窃报案作出回应并记录在案,无论涉案金额大小,以准确反映犯罪规模并追踪惯犯。加强针对有组织犯罪的立法:赋予执法机构更大权力打击指挥盗窃的幕后黑手和销赃网络,特别是整治在线市场上的赃物交易。增加警力资源与专项打击:要求政府承诺投入更多警力资源,成立专门针对有组织盗窃犯罪的警务小组,进行针对性打击。 戴安娜·约翰逊说,英国商店失窃案数量“飙至20年来最高水平”,超过半数受访民众曾抱怨没看见警察在街头巡逻。约翰逊认为有必要增加警力部署,“在我们的城市和小镇里对反社会行径、商店行窃以及街头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 英国内政部发言人莉萨·斯马特表示,太多商店失窃案没有锁定嫌疑人,最终不了了之,这助长了小偷们的嚣张气焰,使得他们更容易存有侥幸心理,更肆无忌惮地到商店和超市里“顺手牵羊”。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确保警方有足够人力和资源,从而保障对各社区的巡逻保护。 有分析指出,英国商店盗窃是多重社会问题交织下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有组织犯罪的猖獗、警力的不足以及部分人群面临的生活困境。修改法律,特别是设立袭击零售员工特定罪行,代表了社会要求采取更坚决行动的决心。然而,法律修订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最终能否遏制这股犯罪浪潮,还取决于政府、警方、零售商和社区能否协同合作,从立法、执法、社会政策和技术防范等多个层面构建起一道坚实防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