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窗口
|
|
□ 本报记者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郑嘉纯 苏丹丹 印发《龙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等方案;推出“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为企业减负效果明显;探索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对主动自查自纠的轻微违法企业,开通免罚清单绿色通道;编印《龙华区涉外法律服务指引》,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在提升政策施策精准度、规范行政执法尺度、加大法律服务力度三方面发力,充分激发辖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企业发展送上“定心丸” 龙华区商事主体总量约55.4万户,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量居全市之首。 如何更好地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的最小细胞赋能?龙华区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痛点,加强营商环境领域“小切口”制度建设,让企业安心更舒心。 今年3月,龙华区司法局联合区委政法委印发《龙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围绕六个方面推出23项具体举措,细化分解54条重点任务,全方位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向更高标准、更优质量跃升。同时,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异地执法规范问题,龙华区司法局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企业应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的“五步”指南》,助力企业依法申诉抗辩保障合法权益。 4月,龙华区司法局印发《深圳市龙华区“法治问诊·普法送策”法律服务双提升行动方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辖区多家工业园区开展“法治护航·暖企同行”专项活动,通过座谈问需、现场问诊、靶向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送上“法治定心丸”。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发力,确保政策精准破解痛点,以高效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暖企安商。”龙华区司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 为企业权益打造“守护盾” “今后执法人员入企开展检查时,均需通过扫码入企平台进行登记,欢迎广大企业朋友对我们的扫码入企行为进行监督。”近日,龙华区执法人员来到胜龙加油站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一进站,执法人员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二维码完成登记,随后依法开展现场检查。 这是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的实践应用场景。 今年3月,龙华区司法局结合辖区企业发展现实需求,升级行政执法监督码2.0版本——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执法人员只需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二维码或房屋编码,或搜索关键信息,即可自动关联企业库,实现“无感赋码”,零负担接入。 在试点推进的过程中,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将监督范围扩展至辖区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入企行为,包括日常巡查、政策宣传、走访调研等,并通过数据留痕和智能预警功能,对高频次入企行为进行预警,实现监督范围全覆盖。 对企业反映的“检查扎堆、计划冲突”问题,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推出了“双向预约、企业决定”入企预告机制,赋予企业自主选择接待时限的权限。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特别设置联合入企模块,让政府部门做到“相约而行、组团赴企”,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服务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切实提升执法服务精准度与企业获得感。 此外,为加速推进企业减负增效,龙华区司法局探索建立柔性执法机制,系统梳理辖区减免罚事项清单,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做到宽严相济、刚柔并举,实现法理情的有机融合。 为企业出海撑起“保护伞” “今天的讲座干货满满,对我们拓展海外市场很有帮助。”一位参加“龙企出海,法护启航”东南亚战略布局交流会活动的企业代表说。 今年以来,龙华区司法局聚焦企业“走出去”需求,创新开展涉外法治服务,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对重点海外市场布局,龙华区司法局联合产业部门,围绕巴西、东南亚等重点市场,举办多场“龙企出海,法护启航”专题活动,深入探讨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法律风险,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和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同时,整合市区涉外法律服务资源,编印《龙华区涉外法律服务指引》实用指南,为企业和个人获取优质、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提供明确路径和便利指引。 龙华区司法局还充分发挥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作用,联合深圳公证处在家事审判中心、国合中心设立涉外法律及公证服务站,提供“一对一”咨询及“零跑腿”线上申办服务,实现外籍人士、境外企业公证事项“跨境通办”。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为外企及涉外人士提供涉外财产纠纷、涉外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和外国人在外国受骗如何处理等法律服务咨询。此外,还开通了企业法律服务专线,为企业提供快速响应绿色通道。

|
|
深圳龙华司法局全链条服务企业发展
|
|
|
|
( 2025-08-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
|
图为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在辖区工业园区开展“法治护航·暖企同行”专项活动。
龙华区司法局供图 |
|
□ 本报记者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郑嘉纯 苏丹丹 印发《龙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等方案;推出“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为企业减负效果明显;探索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对主动自查自纠的轻微违法企业,开通免罚清单绿色通道;编印《龙华区涉外法律服务指引》,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司法局在提升政策施策精准度、规范行政执法尺度、加大法律服务力度三方面发力,充分激发辖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企业发展送上“定心丸” 龙华区商事主体总量约55.4万户,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量居全市之首。 如何更好地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的最小细胞赋能?龙华区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痛点,加强营商环境领域“小切口”制度建设,让企业安心更舒心。 今年3月,龙华区司法局联合区委政法委印发《龙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围绕六个方面推出23项具体举措,细化分解54条重点任务,全方位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向更高标准、更优质量跃升。同时,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异地执法规范问题,龙华区司法局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企业应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的“五步”指南》,助力企业依法申诉抗辩保障合法权益。 4月,龙华区司法局印发《深圳市龙华区“法治问诊·普法送策”法律服务双提升行动方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辖区多家工业园区开展“法治护航·暖企同行”专项活动,通过座谈问需、现场问诊、靶向服务,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送上“法治定心丸”。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发力,确保政策精准破解痛点,以高效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暖企安商。”龙华区司法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 为企业权益打造“守护盾” “今后执法人员入企开展检查时,均需通过扫码入企平台进行登记,欢迎广大企业朋友对我们的扫码入企行为进行监督。”近日,龙华区执法人员来到胜龙加油站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一进站,执法人员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二维码完成登记,随后依法开展现场检查。 这是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的实践应用场景。 今年3月,龙华区司法局结合辖区企业发展现实需求,升级行政执法监督码2.0版本——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执法人员只需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二维码或房屋编码,或搜索关键信息,即可自动关联企业库,实现“无感赋码”,零负担接入。 在试点推进的过程中,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将监督范围扩展至辖区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入企行为,包括日常巡查、政策宣传、走访调研等,并通过数据留痕和智能预警功能,对高频次入企行为进行预警,实现监督范围全覆盖。 对企业反映的“检查扎堆、计划冲突”问题,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推出了“双向预约、企业决定”入企预告机制,赋予企业自主选择接待时限的权限。龙华区扫码入企平台特别设置联合入企模块,让政府部门做到“相约而行、组团赴企”,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服务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切实提升执法服务精准度与企业获得感。 此外,为加速推进企业减负增效,龙华区司法局探索建立柔性执法机制,系统梳理辖区减免罚事项清单,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做到宽严相济、刚柔并举,实现法理情的有机融合。 为企业出海撑起“保护伞” “今天的讲座干货满满,对我们拓展海外市场很有帮助。”一位参加“龙企出海,法护启航”东南亚战略布局交流会活动的企业代表说。 今年以来,龙华区司法局聚焦企业“走出去”需求,创新开展涉外法治服务,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对重点海外市场布局,龙华区司法局联合产业部门,围绕巴西、东南亚等重点市场,举办多场“龙企出海,法护启航”专题活动,深入探讨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法律风险,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和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同时,整合市区涉外法律服务资源,编印《龙华区涉外法律服务指引》实用指南,为企业和个人获取优质、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提供明确路径和便利指引。 龙华区司法局还充分发挥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作用,联合深圳公证处在家事审判中心、国合中心设立涉外法律及公证服务站,提供“一对一”咨询及“零跑腿”线上申办服务,实现外籍人士、境外企业公证事项“跨境通办”。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为外企及涉外人士提供涉外财产纠纷、涉外诉讼流程、法律适用和外国人在外国受骗如何处理等法律服务咨询。此外,还开通了企业法律服务专线,为企业提供快速响应绿色通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