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韩 宇 □ 本报通讯员 盖少铠
如何充分发挥移民管理队伍职能效能,以党建引领激活边境治理动能,是推动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辽宁边检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立足区位优势,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力量整合、共同提高”的原则,打造形成“鸭绿江党建红飘带”品牌(以下简称“党建红飘带”),成为驱动丹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打破篱笆墙 守护边海防线安宁,绝非一域之责、一家之事。2023年3月,“党建红飘带”在时代呼唤和现实需求中应运而生。 “‘党建红飘带’象征着党的组织体系如同一条坚韧不拔、绵延不绝的红色纽带,将边境地区多元的主体、分散的资源、不同的职能紧密地串联、凝聚在一起。”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委员陈欣宇介绍说,“党建红飘带”核心要义,在于彻底打破“党政军警民”五个职能部门间无形的“篱笆墙”,将基层党组织联建、边境安全联防、服务发展联动、矛盾纠纷联调、惠民实事联办这五大关键任务贯穿始终。 今年1月14日,丹东市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通报了10个工作专班的设立情况,边境党建工作专班赫然在列,负责进一步健全“党政军警民”工作机制,作为成员单位,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全面配合抓好稳边固边、管边控边、治边护边工作。 自此,“党建红飘带”行动在全市全面推广,边境地区28个乡镇(街道)、106个行政村(社区)党委(支部)先后整合优势资源,边境治理共同体渐成规模。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广大党员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陈欣宇说。 构建智慧链 “要进一步畅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着力提升交叉布防、情况互通、应急联处等质效,不断开创合力管边治边新格局。”年初,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支队长高广生针对边境管控工作,向边境沿线各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该支队紧紧围绕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要求,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建立完善现代化合力治边机制,科学优化边境管控力量布局,打造人技物“三防”深度融合示范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融合共享。 得益于“党建红飘带”,丹东边境管控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得以有效整合,边境管控的“智慧大脑”成功构建。该支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整合了地理信息、人员车辆信息、执勤力量分布等全要素数据,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可视化平台,真正实现“一图观全域、一网管边境”。 在“党建红飘带”的引领下,近年来,丹东地区边境管控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宽甸振江镇、振安区九连城镇获评全国首批“平安模范边境乡镇”,多个边境派出所在全市“派出所主防”考评中名列前茅,边境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筑牢连心桥 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笑脸是标尺。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党委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植每名党员民警心中,把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去年7月,丹东遭遇洪水汛情,鸭绿江及其支流水位暴涨,山洪肆虐、道路冲毁,房屋进水、通讯中断,数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面对极端汛情,该支队第一时间成立15支党员先锋队、22个党员先锋岗,鲜艳的红旗在洪水中高高飘扬。先锋队员们驾驶着冲锋舟、橡皮艇,迎着湍急的洪流,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搜救。 汛情期间,该支队累计转移群众208万余人次,救助受困群众1700余人,挽回群众财产损失百余万元。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建强一个党支部就是筑牢一个“堡垒”、一座“连心桥”,既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更要融入护航边境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之中。 该支队聚焦丹东地区边境产业、边民农业、海洋渔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大局,联合构建“江上救援队”“红枫服务站”“红色农家乐协会”等文旅特色警务机制,组织共建单位协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大开发项目建设,推动政策利农、专家助农、电商惠农,助力九九草莓、马市翡翠萝卜等特色农副产品种植业快速发展,加快边境乡村振兴步伐。 据介绍,以忠诚为经、以担当为纬编织的“党建红飘带”,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成为引领丹东边境治理现代化新篇章的鲜明旗帜。

|
|
“党建红飘带”助力高质量发展
|
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以党建激活边境治理动能
|
|
|
( 2025-08-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韩 宇 □ 本报通讯员 盖少铠
如何充分发挥移民管理队伍职能效能,以党建引领激活边境治理动能,是推动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辽宁边检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立足区位优势,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力量整合、共同提高”的原则,打造形成“鸭绿江党建红飘带”品牌(以下简称“党建红飘带”),成为驱动丹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打破篱笆墙 守护边海防线安宁,绝非一域之责、一家之事。2023年3月,“党建红飘带”在时代呼唤和现实需求中应运而生。 “‘党建红飘带’象征着党的组织体系如同一条坚韧不拔、绵延不绝的红色纽带,将边境地区多元的主体、分散的资源、不同的职能紧密地串联、凝聚在一起。”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委员陈欣宇介绍说,“党建红飘带”核心要义,在于彻底打破“党政军警民”五个职能部门间无形的“篱笆墙”,将基层党组织联建、边境安全联防、服务发展联动、矛盾纠纷联调、惠民实事联办这五大关键任务贯穿始终。 今年1月14日,丹东市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议,通报了10个工作专班的设立情况,边境党建工作专班赫然在列,负责进一步健全“党政军警民”工作机制,作为成员单位,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全面配合抓好稳边固边、管边控边、治边护边工作。 自此,“党建红飘带”行动在全市全面推广,边境地区28个乡镇(街道)、106个行政村(社区)党委(支部)先后整合优势资源,边境治理共同体渐成规模。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广大党员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陈欣宇说。 构建智慧链 “要进一步畅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着力提升交叉布防、情况互通、应急联处等质效,不断开创合力管边治边新格局。”年初,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支队长高广生针对边境管控工作,向边境沿线各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该支队紧紧围绕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要求,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建立完善现代化合力治边机制,科学优化边境管控力量布局,打造人技物“三防”深度融合示范区,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融合共享。 得益于“党建红飘带”,丹东边境管控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得以有效整合,边境管控的“智慧大脑”成功构建。该支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整合了地理信息、人员车辆信息、执勤力量分布等全要素数据,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可视化平台,真正实现“一图观全域、一网管边境”。 在“党建红飘带”的引领下,近年来,丹东地区边境管控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宽甸振江镇、振安区九连城镇获评全国首批“平安模范边境乡镇”,多个边境派出所在全市“派出所主防”考评中名列前茅,边境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筑牢连心桥 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笑脸是标尺。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党委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植每名党员民警心中,把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去年7月,丹东遭遇洪水汛情,鸭绿江及其支流水位暴涨,山洪肆虐、道路冲毁,房屋进水、通讯中断,数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在旦夕。面对极端汛情,该支队第一时间成立15支党员先锋队、22个党员先锋岗,鲜艳的红旗在洪水中高高飘扬。先锋队员们驾驶着冲锋舟、橡皮艇,迎着湍急的洪流,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搜救。 汛情期间,该支队累计转移群众208万余人次,救助受困群众1700余人,挽回群众财产损失百余万元。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建强一个党支部就是筑牢一个“堡垒”、一座“连心桥”,既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更要融入护航边境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之中。 该支队聚焦丹东地区边境产业、边民农业、海洋渔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大局,联合构建“江上救援队”“红枫服务站”“红色农家乐协会”等文旅特色警务机制,组织共建单位协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大开发项目建设,推动政策利农、专家助农、电商惠农,助力九九草莓、马市翡翠萝卜等特色农副产品种植业快速发展,加快边境乡村振兴步伐。 据介绍,以忠诚为经、以担当为纬编织的“党建红飘带”,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成为引领丹东边境治理现代化新篇章的鲜明旗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