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朱祥明 黄志
7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公安局红桥派出所接到一起电缆线被盗的警情。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收集线索,通过警务协同系统发起申请、分享信息,指挥中心围绕线索开展分析研判,刑事侦查大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仅3个小时就在一宾馆内抓获有盗窃前科的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今年以来,巴州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核心抓手,全面部署上线警务协同系统,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完善“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合成作战模式,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坚强助力。 今年3月至今,巴州公安依托警务协同系统发起协同1.1万余次,主战主防警种部门上勤率达95%,多警联动、全域响应的新型警务模式推动公安机关战斗力实现质的跃升。 机制重塑 “已找到小翟,正送往博湖县,请家属做好接应准备。”7月5日23时许,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在协同群组发出消息。3小时前,博湖县公安局通过警务协同系统发起协查,两地民警被拉入跨区域群组,最终在一商场角落找到离家出走的13岁少年小翟。 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是巴州公安构建的“双向赋能”机制。机关警种自上而下提供“增值式”服务,将关联信息合并分析后精准下发;基层单位自下而上获得“伴随式”支撑,警务协同系统全程跟进并进行资源调度,直至任务结束。 “以前办跨区域案件,光协调会就要开半天,现在群里直接对接,指令秒达现场。”参与救援的库尔勒市公安局萨依巴格派出所巴音社区警务室民警孙立成说。 通过责任捆绑、机制捆绑、资源捆绑的“三捆绑”模式,巴州公安机关打破了“基层有任务无手段、机关有资源无实战”的困局。82个协同管理岗和14个技术支撑岗全天候值守,形成“管理岗10分钟签收、技术岗30分钟响应”的闭环链条,让虚拟化作战团队实现“一键合成”。 平台赋能 4月20日,库尔勒市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走失,接到群众报警后,警务协同系统10秒内组建多警种联动的协同群,2个小时便找到了走失老人。 巴州公安机关82个警种协同岗和14个技术岗24小时在线值守,形成了“一站值守”的精准对接模式,警情发生时系统自动拉群,责任人员无需手动添加即可入群响应。 “一群通办”机制压实作战责任,州、县(市)两级领导直接入群指挥,多起重大警情实现“屏对屏”调度。“以前局长的指示要层层传到各县市,现在能实时看到处置进度。”巴州公安局办公室负责人宋辉说,这种扁平化指挥让响应速度提升40%。 “一表通审”大大简化了资源申请流程,民警通过警务协同系统提交技术支援申请,表单自动流转审批,较以往纸质流程缩短一半时间。 “一事通查”功能更是释放了数据效能,警务协同系统的AI智能助手整合8类高频数据资源,支持语音交互查询,已为民警提供服务3600余次。 上述“四个一”协同体系相互配合,让警务协作更加高效顺畅。 实战检验 今年以来,巴州公安依托警务协同系统圆满完成5场次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实现“零失误、零差错”。 库尔勒市公安局在侦办GOIP诈骗案时,通过警务协同系统一键调集刑侦、派出所警力,24小时内端掉两个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扣涉案设备12台。 “警务协同系统就像‘作战中枢’,让我们能够快速攥指成拳。”库尔勒市公安局办案民警王瑞彬说。 从电缆线被盗案3小时告破到走失老人2小时找回,从跨区域协作效率提升60%到技术资源申请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巴州公安机关以警务协同系统为纽带,正构建“全局服务一警、一警调动全局”的新生态。 巴州公安局局长魏强说:“协同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让每个警务细胞都能获得全域支撑,这才是新时代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核心密码。”

|
巴州公安部署上线警务协同系统
|
“作战中枢”让警力攥指成拳
|
|
|
|
( 2025-08-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朱祥明 黄志
7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公安局红桥派出所接到一起电缆线被盗的警情。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收集线索,通过警务协同系统发起申请、分享信息,指挥中心围绕线索开展分析研判,刑事侦查大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仅3个小时就在一宾馆内抓获有盗窃前科的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今年以来,巴州公安机关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核心抓手,全面部署上线警务协同系统,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完善“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合成作战模式,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坚强助力。 今年3月至今,巴州公安依托警务协同系统发起协同1.1万余次,主战主防警种部门上勤率达95%,多警联动、全域响应的新型警务模式推动公安机关战斗力实现质的跃升。 机制重塑 “已找到小翟,正送往博湖县,请家属做好接应准备。”7月5日23时许,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在协同群组发出消息。3小时前,博湖县公安局通过警务协同系统发起协查,两地民警被拉入跨区域群组,最终在一商场角落找到离家出走的13岁少年小翟。 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是巴州公安构建的“双向赋能”机制。机关警种自上而下提供“增值式”服务,将关联信息合并分析后精准下发;基层单位自下而上获得“伴随式”支撑,警务协同系统全程跟进并进行资源调度,直至任务结束。 “以前办跨区域案件,光协调会就要开半天,现在群里直接对接,指令秒达现场。”参与救援的库尔勒市公安局萨依巴格派出所巴音社区警务室民警孙立成说。 通过责任捆绑、机制捆绑、资源捆绑的“三捆绑”模式,巴州公安机关打破了“基层有任务无手段、机关有资源无实战”的困局。82个协同管理岗和14个技术支撑岗全天候值守,形成“管理岗10分钟签收、技术岗30分钟响应”的闭环链条,让虚拟化作战团队实现“一键合成”。 平台赋能 4月20日,库尔勒市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走失,接到群众报警后,警务协同系统10秒内组建多警种联动的协同群,2个小时便找到了走失老人。 巴州公安机关82个警种协同岗和14个技术岗24小时在线值守,形成了“一站值守”的精准对接模式,警情发生时系统自动拉群,责任人员无需手动添加即可入群响应。 “一群通办”机制压实作战责任,州、县(市)两级领导直接入群指挥,多起重大警情实现“屏对屏”调度。“以前局长的指示要层层传到各县市,现在能实时看到处置进度。”巴州公安局办公室负责人宋辉说,这种扁平化指挥让响应速度提升40%。 “一表通审”大大简化了资源申请流程,民警通过警务协同系统提交技术支援申请,表单自动流转审批,较以往纸质流程缩短一半时间。 “一事通查”功能更是释放了数据效能,警务协同系统的AI智能助手整合8类高频数据资源,支持语音交互查询,已为民警提供服务3600余次。 上述“四个一”协同体系相互配合,让警务协作更加高效顺畅。 实战检验 今年以来,巴州公安依托警务协同系统圆满完成5场次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实现“零失误、零差错”。 库尔勒市公安局在侦办GOIP诈骗案时,通过警务协同系统一键调集刑侦、派出所警力,24小时内端掉两个诈骗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扣涉案设备12台。 “警务协同系统就像‘作战中枢’,让我们能够快速攥指成拳。”库尔勒市公安局办案民警王瑞彬说。 从电缆线被盗案3小时告破到走失老人2小时找回,从跨区域协作效率提升60%到技术资源申请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巴州公安机关以警务协同系统为纽带,正构建“全局服务一警、一警调动全局”的新生态。 巴州公安局局长魏强说:“协同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让每个警务细胞都能获得全域支撑,这才是新时代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核心密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