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民警的守护比景色更难忘”
· 为数字经济装上“法治服务器”
· 让“风险点”成为“安全点”
· 包头石拐公安“空天地网”立体巡防
· 图片新闻

宁波奉化公安夏季防溺水变堵为疏
让“风险点”成为“安全点”

( 2025-08-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肖湘风
  
   盛夏时节,江河湖塘成了市民消暑好去处,却暗藏溺水风险。如何筑牢水域安全防线?
    今年入夏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奉化分局以科技为盾、以智慧为策、以联动为要,在碧水清波间织就一张“安全网”,既守牢安全底线,又兼顾民生需求。
  “野外游泳隐患大,请立即离开水域!”奉化县江龙潭段上空,警用无人机的喊话声回荡江面。巡特警队员操控的无人机以3公里半径巡航,高空视角无死角覆盖县江水面和两岸;地面上,派出所民警、村干部组成的巡逻队顶着烈日步巡、车巡,正午至傍晚的重点时段里,“地空协同”形成立体防控网。
   这一模式在奉化各地水域高效运转,对发现的野泳劝离成功率达100%。
    “以前天一热,野泳的人躲着民警和村里的巡逻队来,劝都劝不住。”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的水塘曾是属地民警的“心病”,每年夏天都要耗费大量人力严防死守。
   在属地街道和派出所的支持下,村里投入近6万元改造水塘,修围栏、铺步道,将闲置仿古船改造成临水咖啡馆,岸边设高铁观景打卡牌。昔日的“风险塘”成了融合“青山、碧水、白鹭、飞驰火车”的网红地,与周边露营基地联动,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
  “现在游客来喝咖啡、看风景,谁还会冒险野泳?”村干部的话道出关键。改造后,救生圈、警示牌、专人巡逻一个不少,安全与效益同步实现。这场“蝶变”印证了防溺水治理的智慧: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用创新盘活资源,让“风险点”成为“安全点”。
  溪口镇剡溪中学西侧水域、沙堤村、斑竹村……这些网红戏水区,是市民消暑热门地,也是安全防控重点。溪口派出所主动靠前介入,联合街道、文旅、水利等部门开展实地踏勘,评估地形、水深、水流等风险,参与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在戏水高峰时段,实行“无人机+视频监控+步巡”高频监管,民警像“钉子”一样守在关键点位,及时劝离危险区域逗留人员。
  救援能力是底线保障。溪口派出所联合红海救援队开展溺水处置演练,挑选水性好、经验足的警力组成“救援尖兵”,每辆出警车标配救生圈、救生绳等装备,确保“秒级响应”。同时,民警在岸边开设“现场课堂”,用本地溺水案例警示游客,特别是向青少年和家长强调风险,让安全意识随清凉一同入脑。
  从科技防控到治理创新,从精准施策到全民意识提升,奉化公安以“硬措施+软智慧”守护着碧水安澜。在这片水域上,一张由科技、智慧和责任编织的安全网,正让每一次亲水都与安全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