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七)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亮剑老江桥头
· 抗战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亮剑老江桥头

( 2025-08-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七)
  江桥抗战纪念地。 本报记者 张冲 摄
  马占山将军。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崔东凯  张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一鸡鸣三省”,因为这里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
  8月的泰来县绿意盎然,每到傍晚,居民便在嫩江边上的江岸广场跳舞、唱歌、跑步、遛娃……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逸祥和。江边一座刻有“江桥抗战纪念地”的石碑屹立挺拔,好似在提醒着泰来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提及1931年的江桥抗战,就不得不说起马占山。但谁是马占山,他都做了什么?对于不少后辈来说,这段历史已经有些模糊。近日,记者来到泰来县的嫩江边上,重温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江桥抗战,用振奋人心的历史重新素描马占山将军的模样。
打响第一枪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画卷中,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江桥抗战,正是这壮丽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7年6月,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东方会议”后,一系列重大侵华行动随即展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周之内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分城市基本沦于敌手。随后日军继续北上,进攻黑龙江。
  当时黑龙江省会是齐齐哈尔,1954年改为哈尔滨。此前的哈尔滨叫东省特别区,不属于任何一个省,日军为了回避哈尔滨驻有多国使团,采用先取齐齐哈尔再夺哈尔滨的作战策略。
  记者在江桥抗战纪念馆里看到了嫩江大桥一小段复原的木质结构。当年的桥虽然是木桥,但木头是经过沥青炸过的,叫油炸木,防虫防腐。
  江桥抗战中的江桥原名哈拉尔葛大桥,桥长767米,坐落于齐齐哈尔南侧的天然屏障嫩江之上,是沿洮昂铁路(吉林省洮南站至黑龙江省昂昂溪附近的三间房站)北上进入齐齐哈尔的唯一通道。因为江桥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省防军及时将江桥及辅桥拆毁三处以防日军过江。
  为了减少伤亡和掩盖其发动侵华战争的事实,日军在进攻黑龙江之初,采取“以华制华”的侵略手段,首先利用伪军开展进攻。
  1931年10月1日,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图谋黑龙江省省长一职未果后投靠日军,于1931年10月13日从吉林省白城市出发向江桥进犯。
  1931年10月10日,张学良电令,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占山代理黑龙江政府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1931年10月19日,马占山抵达齐齐哈尔,次日宣誓就职,宣称:“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以尽我保卫地方之责。”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省级政府领导人第一次发表对日抵抗宣言。
  1931年10月21日、25日、27日,日军三次要求马占山将拆毁的三处嫩江桥进行修复,马占山答复:“洮昂铁路路权完全属于中国,我方自当通知该铁路工程人员进行修理。”
  1931年10月30日,马占山视察各战区,制定作战方针。
  1931年11月3日,日军派出铁甲车两列、士兵30余人、铁路工人100余人,在5架飞机的掩护下强行修桥,并残忍地勒死3名守桥士兵。
  1931年11月4日,江桥抗战爆发。这一天,日本的炮兵一度越过嫩江大桥,向中国守军大兴阵地发起进攻。按照战前马占山制定的近距离歼敌作战方针,官兵隐藏在江北岸的芦苇丛中,待敌进入百米射程后奋起迎击。
奋力抵抗
  日军在侵占辽、吉两省时未遇有效抵抗,出乎意料在进攻江桥时遭受猛烈阻击。
  江桥抗战战役一经打响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人民一致抗日。广州、杭州、上海、厦门等地的爱国学生纷纷游行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支援马占山,全国大学生代表会集南京中央大学,赶赴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会场,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这次会议上正式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并对黑龙江省防军给予嘉奖。
  1931年11月7日,中日双方激战三间房火车站,这场战斗是江桥抗战中打得最激烈的一部分。当时黑龙江省防军140人仰躺在雪地里枪口朝上,当敌机俯冲投弹离地面最近时和平射炮一起开火,一架敌机被击中26弹,油箱起火后坠地。这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击落的第一架日机,轰动全国。此后日军便停战4日,等待救援。
  停战期间日军改变策略,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向马占山送来多封恐吓信,马占山义正词严,予以驳斥。
  1931年11月12日至14日,双方再次展开激烈的阵地战、白刃战,阵地多次易主敌我伤亡惨重。1931年11月17日至18日,日军见齐齐哈尔久攻不下,便从本土及朝鲜调集7000余兵力,兵分三路向不足4000人的黑龙江省防军发起猛攻,爱国官兵奋勇杀敌,但敌众我寡,军队得不到有效补给和支援,只好且战且退,直至弹尽粮绝。
  延及11月下旬,江面已经完全结冰,不用再抢夺江桥,从江面就可以过江,日军趁机把大量的重武器——坦克、大炮、装甲车全部开到江北的战场上。
  1931年11月19日,日军占领榆树屯,下午5时日军占领齐齐哈尔。从抗击伪军到从齐齐哈尔撤离,江桥抗战一共持续37天,与日军正面交锋16天,以牺牲2000余名爱国官兵的代价,毙伤日军千余人、伪军数千人,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场战役。
  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成规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场战役,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标志。
  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干部到各地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共产党员赵尚志、杨靖宇都是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抗日游击队以灵活的作战方式,活动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屡屡奇袭重创日军。
与敌周旋
  1885年,马占山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给蒙古族牧民放马,跟牧民学习了一身马上功夫。后来由于一匹马跑失,他被地主诬告成盗马贼。马占山年轻气盛,负气出走落入绿林。他为人讲义气精于骑射,1905年,他被怀德县衙收编,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1908年驻昌图期间,马占山凭借精湛的骑术、精准的枪法被奉天后路统领吴俊升赏识,1920年吴俊升赴任黑龙江省督军,马占山随吴俊升来到了黑龙江。1928年日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也炸死了对马占山有知遇之恩的老上司吴俊升。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马占山来说,于公是国仇,于己是私恨,接到张学良的委任电报就即刻动身到齐齐哈尔赴任,马占山统辖沿江10余县防务,在整个江桥抗战中,他一面沉着应对日军的恐吓及诱降,一面积极组织部队阻击敌人。江桥抗战完全区别于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辽宁省的被动抵抗和吉林省的零散战斗,是中国省级政府组织领导的抗日战争第一场战役。
  江桥抗战失利后,马占山率部队转移到海伦,日军抓住马占山部队损失惨重的时机对他进行轮番诱降。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东北三省被日军全面占领。在国民党政府对日抵抗态度消极、部队抗日力量所剩无几、日军谎称投降后可主政黑龙江省等复杂情况下,马占山于1932年2月6日选择诈降。
  参加了日军所谓的连省自治会议后,马占山识破日军筹建伪满洲国的阴谋,他称病未在伪满洲国建国宣言以及其他文件上签字。日军任命的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他也没有履职。在这期间,他做足了不理政务贪图享乐的假象。日军认为他匪性暴露,逐渐对他放松警惕。
  马占山瞄准时机,于1932年4月突然率部队出走,带走大批物资以及官方印信,抵达拜泉县后宣布再举抗日大旗。
  1932年7月14日,日军集结两个师团,向马占山部发动总攻,马占山率部队苦战三昼夜后,被困于深山老林中,少将参议韩家麟为掩护马占山突围,壮烈牺牲。满身弹痕的韩家麟因形象颇似马占山,被日军误以为是马占山战死,日军迫不及待地向天皇邀功。马占山突围后发表声明,日军剿灭马占山的计划再次失败。此后,马占山联合李杜、冯占海、王德林、苏炳文等收复哈尔滨,反攻齐齐哈尔,最终均告失利。1932年12月,义勇军损失殆尽,弹尽粮绝的马占山部、苏炳文部被迫退到境外。1933年3月,按中国政府要求,马占山及部队高级将领绕道欧洲回国。
力促北平和平解放
  1933年6月12日,马占山一行抵达上海,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等迎接了这位抗日英雄。1933年6月15日,马占山赴庐山觐见蒋介石,报告东北抗日情况并请缨杀敌,但蒋介石此时一心剿共没有应允,而马占山又不支持打内战,所以他闲居天津不为蒋介石所用。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马占山赶赴西安,他在张学良和杨虎城提出的联共抗日八项主张上率先签字,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马占山受蒋介石手令,出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率东北挺进军驻守陕西府谷县哈拉寨。
  在全面抗战中,马占山与中共密切合作,中共党员邹大鹏、栗又文、邰中复等都在他的部队担任要职。他们精诚合作,共同保护着西北大后方和红色根据地延安。
  1939年,马占山因枪伤来到延安疗伤,受到延安各界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马将军八年前在黑龙江首先抗日,那时红军在南方即致电热情欢迎,八年之前的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前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占山“还我河山”的夙愿终于实现。1948年在解放军即将解放北平时,马占山带病为和平解放北平而奔走。他联合邓宝珊将军劝说傅作义“要认清时势,不要做历史的罪人”,促使傅作义拿定和平交出北平城的主意,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1950年6月,中央邀请马占山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但他因身患肺癌未能出席,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同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人民日报》发布了马占山将军病逝的消息并刊登了马占山遗嘱,遗嘱中说: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共产党之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理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因病与世长离,但可安慰于九泉之下。
  江桥抗战纪念馆已入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纪念设施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战史的一本教科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