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窗口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平安托里义警”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 新街派出所“小支点”激活治理新动能
· 沭阳法治护航花木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 肇庆“检小砚”夯实普法宣传阵地
· “和汽”工作室专解汽车消费纠纷
· 坚持调解优先 实质解纷止争

社区“解忧人” 反诈“急先锋”
“平安托里义警”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 2025-08-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①
  ②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于娜娜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公安局盘活整合优质群防群治资源,将民间救援力量、社区网格精英、平安商户联盟、场所安保骨干、外卖快递骑手等多支特色队伍,悉数纳入“平安托里义警”体系。一张覆盖紧急救援、治安防控、安全宣防的多元共治网络就此铺开,成为托里县基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坚实辅助力量。
  近年来,托里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锐意推动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战略重心前移,聚力深耕源头治理与前端化解,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持续构建多维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小体系”筑牢“大平安”
  “我和朋友前天晚上在夜市吃烧烤,为点儿小事差点和邻桌动起手来,幸好‘平安托里义警’及时出现了!”居民小李回忆道,“他们耐心劝导,讲明道理,大家很快冷静下来,矛盾迎刃而解。”
  天刚蒙蒙亮,义警队员陈璐已整装待发。“九点整,巡逻准时开始。”他边检查街边店铺的安全设施边说,“虽非专业警力,但我们也有守护这片土地安宁的责任。”
  “平安托里义警”队员们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每周开展两次“晨查+夜巡”行动。他们的足迹精准覆盖人员密集区域以及夜市摊点,隐患排查细致入微,法规宣传深入人心。
  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那抹流动的“平安色”穿梭于街头巷尾,以坚实的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平安维度,无声守护着万家灯火。
  这份守护,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巡逻轨迹上,更在危难时刻彰显价值。6月15日21时,义警队员李磊在金街附近敏锐察觉到一位老人长时间徘徊、神情迷茫。上前询问得知老人迷失方向,既无法清晰表述住址,也记不起家人联系方式。
  李磊当即联系社区民警,经多方联动、不懈寻访,最终成功为老人找到焦急万分的家人。“多亏了义警队员的细心和坚持!”见到母亲安然无恙,老人的儿子紧握李磊和民警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治安真的大不一样了,来跳广场舞都能看见‘红马甲’在巡逻,心里特别踏实!”居民张大姐由衷赞叹,道出了辖区群众的普遍心声。
  截至目前,“平安托里义警”已累计参与治安巡逻防控500余人次,收集上报安全隐患90余处,成功劝阻并制止夜市口角争执16起。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守护,如春风化雨般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触手可及。
“小网格”织密“防护网”
  复兴路社区内,一场“教科书式”的矛盾调解生动诠释了义警队伍的治理智慧。“街坊邻里是一家,消消气,有事好商量,千万别伤了和气。民警也在这儿,咱们敞开心扉,问题总能解决。”调解现场,义警队员的话语温暖而有力。
  7月18日,阳光花园小区网格员兼义警王永风在例行楼道巡查时,敏锐捕捉到一户居民家中传出激烈争吵。凭借十余年深耕社区练就的火眼金睛,他迅速判断事态,一边温言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高效联动社区调取相关记录。最终,他助力派出所民警巧妙运用“邻里公约为基、法理情交融”的三位一体调解法,成功促使争执双方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平安托里义警’真是咱们的‘解忧人’!要不是他们及时出手,这邻里情分可就僵住了。”曾因上下楼管道漏水纠纷陷入僵局的张大姐感慨万千。当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正是义警队员闻讯后迅速介入,最终疏通了堵塞的邻里关系。
  “平安托里义警”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定期深入社区走访,如同敏锐的“探头”,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矛盾。他们创新建立了“订单分包”式纠纷化解机制,确保每起“小摩擦”都能消弭于萌芽。
  队伍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邻里矛盾纠纷70余起,实现纠纷化解率100%,社区纠纷类警情同比显著下降42.2%。一桩桩可能升级的“小火星”,被稳稳扑灭在社区第一线,有力筑牢了邻里和睦、社区祥和的和谐根基。
“小角色”释放“大能量”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迭代翻新、养老诈骗案件多发态势,“平安托里义警”主动出击,联合社区民警打响“扫楼清户”式反诈精准攻坚战役。聚焦老年群体、全职主妇、个体工商户等易受骗“靶心人群”,实施精准滴灌式宣防。
  义警队员们化身“反诈讲师”,通过沉浸式情景再现、深度案例剖析及互动问答等丰富形式,将“保健品陷阱”“冒充公检法”“刷单利诱”“机票退改签”“AI换脸冒充亲友”等新旧诈骗套路层层剥茧抽丝,直击要害,提升居民“免疫力”。“您仔细看这条短信,声称中大奖要先交手续费,百分之百是钓鱼诈骗的套路!”义警赵峰手持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用亲切的乡音为老人拨开迷雾。
  入户过程中,队员们逐户查验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使用实效,现场演示“来电预警”“风险自查”等核心防护功能。在居民李阿姨家,队员发现其虽下载App却未开启预警,立即手把手指导设置,确保数字防护屏障真正激活、发挥作用。
  得益于这种高频次、接地气、精准化的持续宣防,辖区电诈案件发案率实现同比下降36%的显著成效,切实为群众捂住了“钱袋子”。
  义警夏路生感触颇深:“看着居民们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如今主动咨询防诈知识,我深深感受到了全民反诈凝聚的磅礴力量!”社区居民刘大爷更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些‘红马甲’讲得透、教得细!现在接到陌生电话,心里跟明镜似的,特有底!”
  在履行治安辅助核心职责的同时,托里公安不断拓展“平安托里义警”的服务半径与温度。
  点滴日常中,义警队员们是随叫随到的“热心管家”:敏锐洞察群众需求,倾力帮扶困难家庭,温情关爱孤寡老人,用心守护校园安全;外卖骑手义警路遇突发急症老人,运用专业培训所学的急救技能施救,为生命赢得宝贵黄金时间;社区分队义警在寒潮来袭前夕,主动上门为独居老人排查取暖设备隐患,送去冬日暖阳般的关怀……这些饱含温度的“益”举,让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在润物无声的贴心服务中持续攀升。
  从街头巷尾的平安守护者,到邻里纠纷的贴心调解人,再到反诈阵线的硬核宣传员,“平安托里义警”这支源自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正以其“小角色”的担当,释放着参与基层治理的“大能量”,生动绘就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托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崭新图景,为边疆小城的和谐安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图① 托里县公安局托里镇派出所民警和“平安托里义警”队员教群众下载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图② 托里县公安局托里镇派出所民警和“平安托里义警”队员共同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张芳 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