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精准介入压实“甩手”家长监护责任
· 合法性审查成为乡村决策必经程序
· 小法庭织密微网格赋能大治理
· 图片新闻
· 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长春公安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2025-08-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本报记者   刘中全
□ 本报通讯员 杨  昆 张锴
  
  “20分钟办完三件事,这效率在以前想都不敢想!”5月的吉林长春阳光正好,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里,刚办完户口迁移、驾驶证换证和护照签注的张女士拿着崭新的证件,笑意写在脸上。这位常年在国内外奔波的商人,此刻对家乡公安政务服务的变化感慨不已。
  这温暖的一幕,正是长春市公安局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长春公安以“一窗通办”为突破口,用一项项务实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办事窗口。
实现一窗通办
  “同志,我想补办身份证,顺便问问孩子上学迁户口的事,得跑两个窗口吗?”在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市民李大爷的疑问很快有了答案——“不用,在这一个窗口就能全办完。”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长春各政务服务中心已成常态。长春市公安局将出入境、车驾管、户籍等高频业务整合进“一窗通办”体系,通过“一个窗口、一台电脑、一站授权”,实现群众办事“一次排队、多事办结”。
  “以前光是记清不同办事窗口的位置就让人犯怵。”经常往返于长春与上海的生意人王先生算了笔账,现在跑一个窗口办多项业务,平均节省3小时。
  数据见证变革的力量:全市17个政务服务大厅设立70个公安“一窗通办”窗口,228个派出所户籍窗口开通车驾管业务,今年以来,户政、出入境业务全程网办3379笔,全省通办239753笔,全国通办31513笔。99台自助设备像不知疲倦的哨兵,累计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
  “我们把群众的‘烦心事’当作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长春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政务服务大队大队长刘博介绍说,改革后窗口业务平均办理时长缩短62%,群众满意度达99.7%。
启动延时服务
  5月的一个傍晚,宽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出入境窗口的灯光却依然亮着。民警王磊正在为孙先生办理护照签注,键盘敲击声在安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
  “太感谢了!差点因为签注过期误了大事。”孙先生攥着刚办好的证件,声音里满是感激。
  原来他临行前才发现签注过期,赶到窗口时已过17时30分,本以为只能改签机票,没想到民警主动启动了延时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长春市公安局推出“延时服务”机制——午休时间窗口不“打烊”,下班时只要有群众等候,就自动延长服务时间,务必“办利索再走”。
  南关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民警李娜的工作笔记上,记录着这样一组数字:今年以来累计延时服务107次,平均每天加班35分钟。
  “最长一次从下午5点忙到晚上8点,虽然累,但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就觉得值。”李娜说。
  延时服务延长的不只是时间。4月20日,汽开区分局民警利用午休时间,为辖区养老院的8位老人集中办理了居住证。看似微小的举动,恰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最生动的诠释。
开通绿色通道
  4月29日16时,长春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的紧急电话骤然响起。
  “我们有位外籍员工明天要带婴儿回国奔丧,居留许可还没办!”一汽大众公司外管联络员的声音中带着焦急。
  情况紧急:员工已订好30日返德机票,需为2个月大的婴儿办理居留许可离境手续。公安窗口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协调受理、审核、制证等多岗位联动,原本需要3个工作日的流程,在24小时内全部完成。
  “当企业代表握着我们的手反复道谢时,我真切感受到,优质的政务服务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参与办理的民警回忆道。
  针对老弱病残等群体,推出“登门服务”;对企业紧急事务,实行“多岗位联动办”;遇有重大民生需求,启动“特事特办”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公安窗口已开通“绿色通道”136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17件。
  6月15日,二道区分局民警带着设备来到瘫痪在床的张老太家,为其办理身份证更新;7月3日,净月区分局民警为赶工期的建筑企业集中办理127名工人的居住证……一个个具体的服务案例,串起长春公安政务服务的温度坐标。
  “服务群众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长春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赵明表示,长春公安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政务服务改革推向深入,让每一扇公安窗口都成为展示法治文明的明亮窗口,用忠诚担当书写新时代民生满意答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