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鲍静
15岁的小博(化名)一年内三次因砸车玻璃盗窃被传唤,从偷香烟白酒到盗走10万元现金,行为不断升级却因未成年只能重复“批评教育—家长带回—再犯”的循环;13岁时因抢劫手机被简单处理的小杰(化名),两年后竟参与聚众斗殴致多人受伤……这些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渐进式升级”的案例,成为当前治理中的普遍困境。 据了解,2022年至2024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罪错未成年人数量呈上升趋势。各部门“各管一段”形成信息壁垒:公安机关训诫后学校不知情,教育部门发现问题难联合公安机关,检察院处理无统一标准,导致许多罪错未成年人在“批评—再犯—再教育”的循环中滋生了“年龄小犯错无责”的侥幸心理。 为破解这一难题,汉台区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法院、公安、教体、司法等九部门,制定《汉台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处遇联席工作机制》,构建全链条协同体系。 据介绍,该机制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划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三级,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公安机关负责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教育局可申请严重不良行为矫治评估,民政部门兜底监护缺失群体等,形成“发现—评估—干预—跟踪”闭环。 针对多次盗窃的“严重不良行为”,公安民警将采取相应矫治措施,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民政部门提供临时监护,教体局联系专门学校,检察院进行心理帮教,通过法治教育、亲职教育和公益服务等阻断不良行为延续。 汉台区检察院检察长桑成平说:“分级处遇机制让‘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有了具体载体,打破了‘单打独斗’困境。随着配套措施落地,将为未成年人撑起更洁净的法治蓝天。”

|
|
汉中汉台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机制
|
|
|
|
( 2025-08-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鲍静
15岁的小博(化名)一年内三次因砸车玻璃盗窃被传唤,从偷香烟白酒到盗走10万元现金,行为不断升级却因未成年只能重复“批评教育—家长带回—再犯”的循环;13岁时因抢劫手机被简单处理的小杰(化名),两年后竟参与聚众斗殴致多人受伤……这些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渐进式升级”的案例,成为当前治理中的普遍困境。 据了解,2022年至2024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罪错未成年人数量呈上升趋势。各部门“各管一段”形成信息壁垒:公安机关训诫后学校不知情,教育部门发现问题难联合公安机关,检察院处理无统一标准,导致许多罪错未成年人在“批评—再犯—再教育”的循环中滋生了“年龄小犯错无责”的侥幸心理。 为破解这一难题,汉台区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法院、公安、教体、司法等九部门,制定《汉台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处遇联席工作机制》,构建全链条协同体系。 据介绍,该机制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划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三级,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公安机关负责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教育局可申请严重不良行为矫治评估,民政部门兜底监护缺失群体等,形成“发现—评估—干预—跟踪”闭环。 针对多次盗窃的“严重不良行为”,公安民警将采取相应矫治措施,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民政部门提供临时监护,教体局联系专门学校,检察院进行心理帮教,通过法治教育、亲职教育和公益服务等阻断不良行为延续。 汉台区检察院检察长桑成平说:“分级处遇机制让‘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有了具体载体,打破了‘单打独斗’困境。随着配套措施落地,将为未成年人撑起更洁净的法治蓝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