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窗口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姚鹏鹏 “铜鼓”作为广西壮乡文化的标志,是守护家园的象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东站北广场,一面巨大的铜鼓雕塑巍然矗立,每天迎送着近20万旅客,也有一支队伍和他一起日日守护着这个中国—东盟的重要门户枢纽。 近年来,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南宁东站派出所将千年铜鼓文化融入爱民实践,传承发扬“铜鼓”精神,创新构建“三鼓”警务体系——党建引领的“解忧鼓”和风细雨,创新联动的“平安鼓”寓教于乐,爱民服务的“暖心鼓”润物无声。 “三鼓齐鸣”之下,南宁东站派出所不仅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将安全守护在身边,更将温暖传递到心间。 党建引领“解忧鼓” 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7月11日,在南宁东站18号站台,两名旅客在下车时因行李阻挡车厢过道产生纠纷、言辞激烈。南宁东站派出所民警接到列车班组通报后立即前往现场处置。短短几分钟,在民警和站台工作人员的联合调解下,现场气氛逐渐缓和,阻挡过道的旅客向急于换乘的旅客当场道歉,两人握手言和。 这起矛盾纠纷得以高效化解,背后正是南宁东站派出所创新打造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发挥作用。 近年来,南宁东站派出所聚焦党建共建促发展,协调组建南宁东站红色联盟,在候车室成立由民警主导、车站协同、检察官和执业律师专业支撑的“和谐号调解室”,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由6名党员女警组成的“巾帼指挥岗”,采用“前台+后台”闭环管理模式,由前台负责警情接报、案情研判与视频巡查,后台同步推进现场调解、案件办理及警情回访,形成全流程衔接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链条。 2023年以来,南宁东站派出所共化解矛盾纠纷248起,真正实现“矛盾不出站”。 创新联动“平安鼓” 主动预防违法犯罪 “当你感到欣喜若狂之际,就是他们收网之时……”近日,在南宁东站A14-A15检票口旁的“魔法宣传站”前,车站民警秦国平化身“魔术师”,表演百元大钞“凭空消失”、戒指钱包“失而复得”、随机卡牌秒变“96110”等魔术,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观看及参与互动。 旅客陈女士表示:“这个反诈宣传很用心,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看清了很多套路。” 这样的“魔术秀”,秦国平不仅每周都会在候车室表演一次,还会在辖区单位、学校及社区开展巡回宣传,让安全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近年来,南宁东站派出所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将民警的魔术专长与公安主责主业相结合,通过“服务型宣传+互动式体验+沉浸式教学”的三位一体宣传方式,向群众展示打击战果、揭露犯罪手段,守牢百姓“钱袋子”。 自2020年成立以来,“魔法宣传站”共开展500余场演出,覆盖80余万名群众,有效提升了广大旅客群众的反诈防骗及安全乘车意识,广西壮族自治区反诈中心授予秦国平“广西反诈宣传形象大使”称号。 能帮就帮“暖心鼓” 热情服务八方旅客 “来到车站的都是出门人,出门人总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将心比心,能帮就帮!”这是“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高明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南宁东站派出所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力,成立以民警高明伟为核心的爱民服务团队——“明伟先锋岗”。 7月15日,两名越南籍旅客在南宁东站彼此失联,其中一人找到正在巡逻的“明伟先锋岗”民警,民警立即报告指挥室,申请调配越南语专业民警前往支援。随后,指挥室在视频巡查的基础上,指令高明伟带领团队分工协作,经过20余分钟寻找,终于找到失联旅客。 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东站派出所将精通英语、越南语、泰语等语言的民警纳入“明伟先锋岗”。团队秉承“能帮就帮、一帮到底”的服务理念,依托科技力量,通过车步巡协同,运用后台实时巡查、海量回放视频、高效定位派警构建立体智慧巡防网,为旅客提供精准、暖心、高效服务。 多年来,“明伟先锋岗”共帮助旅客寻回失物7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寻回走失人员540余名,收到旅客主动赠送的锦旗400余面。这些数字是壮乡“暖心鼓”的生动诠释。 铜鼓声声,奏响新时代警民和谐新乐章。从“解忧鼓”的纠纷调解到“平安鼓”的普法宣传,再到“暖心鼓”的温情服务,南宁东站派出所将“铜鼓精神”与警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三鼓齐鸣”的创新实践,不仅传承民族文化瑰宝,更构建起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旅客打造安全温馨的出行环境。
图① “明伟先锋岗”民警接受旅客咨询。 图② 民警在“和谐号调解室”成功化解一起旅客纠纷。 李雨坤 摄

|
|
“三鼓齐鸣”护航旅客平安路
|
南宁东站派出所打造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
|
|
( 2025-08-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