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创刊45周年特刊1980-2025
|
|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每个新闻人穷其职业生涯孜孜以求的荣誉。非常幸运,在我工作到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一篇600字的短消息,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这篇消息的标题是《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刊发在《法制日报》(2020年8月更名为《法治日报》)2000年8月8日一版。 消息是8月7日撰写的,来源于当天参加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应对欧盟反倾销研讨会”。主办方是中华工商时报社,主角是厦华、长虹、TCL等9家联合应诉的彩电企业。 当天有30余家媒体参加,但只有《法制日报》刊发了上述独家新闻。见报当天,就受到了时任报社副总编辑雷晓路的表扬,他说:“看了其他媒体的报道,咱们的角度最好。”之后,报社决定将此篇消息稿参评中国新闻奖,终获成功。 30余家媒体参加的研讨会,何以能报出独家新闻?如何能获得独家信息源? 当时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记得研讨会结束时,已接近晚饭时间,听会听得人头昏脑涨。正准备离开,我看见几个记者围着彩电企业的代理律师傅东辉交谈,就凑上去,给傅律师递了一张名片。他一看,发现我是《法制日报》记者,很兴奋:“正想找你们。”简单交谈几句后,傅律师丢下其他记者,径直带着我来到他下榻的宾馆,围绕反倾销话题深入交流。临别时给了我一袋材料,厚厚一沓,全是关于国际反倾销的内容。 带着材料回到报社,顾不上吃晚饭,赶紧写稿,因为要赶在晚上9点前交给夜班编辑,否则不能保证第二天见报。夜班负责统筹各新闻版的稿件,一旦稿件交晚了,可能没版面安排,就发不出去了。在那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只有见报,才能把新闻传播出去。 如果不是拿到傅律师给的材料,我的新闻稿一定是围绕当天的会议主题去写,一定是围绕中国彩电企业如何应对欧盟反倾销去写。事后证明,与会各家媒体第二天的报道都是当天的会议内容。但有了傅律师给的丰富材料,我决定避开当天的会议主题,另辟蹊径,写“独家”。 消化那堆材料需要时间。材料太丰富了:国际反倾销历史、现状,中国面临的问题,成因、危害、应对思路等等,一应俱全。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反倾销对中国企业来讲还是很陌生的概念……有关反倾销的报道非常受人关注。 根据傅律师提供给我的材料,我不仅可以写成深度报道,还完全可以写个系列!但那样时间太赶了,总编室夜班等不及。于是,我调整思路:先发个消息。 我从上万字的材料中提炼了新闻点,结合当天会上的嘉宾发言,交出稿件:《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说句悄悄话,如果不是当天太疲惫,消息可能不止600字,应该更长些。正是这种疲惫态,成就了言简意赅的短消息。 其他30余家媒体第二天的报道,均是围绕中国彩电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写的。而我的消息完全跳出了“彩电企业”“欧盟”,把视角放大到“中国制造”“全球”。响当当的“独家”! 傅律师给我的材料也没有浪费。之后,我又写了系列报道《“中国制造”遭遇反倾销》《出口产品何以频遭反倾销》《“中国制造”要敢打洋官司》。系列报道发出后,国务院参事室给我打来电话,索要更详细的材料。 好新闻的产生因素中,记者对信息的捕捉、提炼固然重要,但信息源更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记者拿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析这篇获奖报道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细节,那就是记者的身份引起了信息持有者的兴趣。换句话说,《法制日报》的牌子给记者带来了好运。傅东辉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他更愿意和法律专业媒体谈专业法律问题。这就不难理解,他只把材料给了《法制日报》记者。 《法治日报》,有你真好!这种对报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在我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反复涌现,成为我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当我还是报社一名实习生的时候,报道外汇黑市的稿件就能单独署名刊发一版头条。它是时任经济部副主任胡勇老师(后来任评论部主任)出的选题,陈应革常务副总编辑(当时分管经济部,后来任总编辑)签发的一版头条,而几乎所有精彩之笔都是经济部主任郑福成亲自改出;总编室主任雷晓路(后来任总编辑)值夜班精心设计版面;摄影部李松老师(后来任北京记者站站长)给配的照片……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个人为了办好报,都愿意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中国加入WTO当日,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接受专访,我们发“独家”;行政复议程序中首次审查红头文件合法性,我们发“独家”;中央信访督查首次邀请媒体作为督察组正式成员,我们有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法治分论坛,我们承办……哪一份眷顾和荣光背后,不是《法治日报》的金字招牌托举?! 报社创业过程中,曾辗转多地办公,从北京陶然亭公园到五棵松、青塔(职工宿舍),望京。始终不变的,是法报人的法治初心和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在《法治日报》创刊45周年之际,不揣冒昧,填词《长相思》一首,与诸君分享: 陶然陶, 青塔青, 五棵松后大望京。 风雨报人行。
民主盛, 法治兴, 公平正义荡苍穹。 四十五载情。

|
|
一张名片“递”出的中国新闻奖
|
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法制日报社编委、法治网总裁 万学忠
|
|
|
( 2025-08-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日报创刊45周年特刊1980-2025 |
|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每个新闻人穷其职业生涯孜孜以求的荣誉。非常幸运,在我工作到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一篇600字的短消息,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这篇消息的标题是《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刊发在《法制日报》(2020年8月更名为《法治日报》)2000年8月8日一版。 消息是8月7日撰写的,来源于当天参加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应对欧盟反倾销研讨会”。主办方是中华工商时报社,主角是厦华、长虹、TCL等9家联合应诉的彩电企业。 当天有30余家媒体参加,但只有《法制日报》刊发了上述独家新闻。见报当天,就受到了时任报社副总编辑雷晓路的表扬,他说:“看了其他媒体的报道,咱们的角度最好。”之后,报社决定将此篇消息稿参评中国新闻奖,终获成功。 30余家媒体参加的研讨会,何以能报出独家新闻?如何能获得独家信息源? 当时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记得研讨会结束时,已接近晚饭时间,听会听得人头昏脑涨。正准备离开,我看见几个记者围着彩电企业的代理律师傅东辉交谈,就凑上去,给傅律师递了一张名片。他一看,发现我是《法制日报》记者,很兴奋:“正想找你们。”简单交谈几句后,傅律师丢下其他记者,径直带着我来到他下榻的宾馆,围绕反倾销话题深入交流。临别时给了我一袋材料,厚厚一沓,全是关于国际反倾销的内容。 带着材料回到报社,顾不上吃晚饭,赶紧写稿,因为要赶在晚上9点前交给夜班编辑,否则不能保证第二天见报。夜班负责统筹各新闻版的稿件,一旦稿件交晚了,可能没版面安排,就发不出去了。在那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只有见报,才能把新闻传播出去。 如果不是拿到傅律师给的材料,我的新闻稿一定是围绕当天的会议主题去写,一定是围绕中国彩电企业如何应对欧盟反倾销去写。事后证明,与会各家媒体第二天的报道都是当天的会议内容。但有了傅律师给的丰富材料,我决定避开当天的会议主题,另辟蹊径,写“独家”。 消化那堆材料需要时间。材料太丰富了:国际反倾销历史、现状,中国面临的问题,成因、危害、应对思路等等,一应俱全。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反倾销对中国企业来讲还是很陌生的概念……有关反倾销的报道非常受人关注。 根据傅律师提供给我的材料,我不仅可以写成深度报道,还完全可以写个系列!但那样时间太赶了,总编室夜班等不及。于是,我调整思路:先发个消息。 我从上万字的材料中提炼了新闻点,结合当天会上的嘉宾发言,交出稿件:《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说句悄悄话,如果不是当天太疲惫,消息可能不止600字,应该更长些。正是这种疲惫态,成就了言简意赅的短消息。 其他30余家媒体第二天的报道,均是围绕中国彩电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写的。而我的消息完全跳出了“彩电企业”“欧盟”,把视角放大到“中国制造”“全球”。响当当的“独家”! 傅律师给我的材料也没有浪费。之后,我又写了系列报道《“中国制造”遭遇反倾销》《出口产品何以频遭反倾销》《“中国制造”要敢打洋官司》。系列报道发出后,国务院参事室给我打来电话,索要更详细的材料。 好新闻的产生因素中,记者对信息的捕捉、提炼固然重要,但信息源更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记者拿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析这篇获奖报道的产生过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细节,那就是记者的身份引起了信息持有者的兴趣。换句话说,《法制日报》的牌子给记者带来了好运。傅东辉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他更愿意和法律专业媒体谈专业法律问题。这就不难理解,他只把材料给了《法制日报》记者。 《法治日报》,有你真好!这种对报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在我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反复涌现,成为我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当我还是报社一名实习生的时候,报道外汇黑市的稿件就能单独署名刊发一版头条。它是时任经济部副主任胡勇老师(后来任评论部主任)出的选题,陈应革常务副总编辑(当时分管经济部,后来任总编辑)签发的一版头条,而几乎所有精彩之笔都是经济部主任郑福成亲自改出;总编室主任雷晓路(后来任总编辑)值夜班精心设计版面;摄影部李松老师(后来任北京记者站站长)给配的照片……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个人为了办好报,都愿意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中国加入WTO当日,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接受专访,我们发“独家”;行政复议程序中首次审查红头文件合法性,我们发“独家”;中央信访督查首次邀请媒体作为督察组正式成员,我们有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法治分论坛,我们承办……哪一份眷顾和荣光背后,不是《法治日报》的金字招牌托举?! 报社创业过程中,曾辗转多地办公,从北京陶然亭公园到五棵松、青塔(职工宿舍),望京。始终不变的,是法报人的法治初心和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在《法治日报》创刊45周年之际,不揣冒昧,填词《长相思》一首,与诸君分享: 陶然陶, 青塔青, 五棵松后大望京。 风雨报人行。
民主盛, 法治兴, 公平正义荡苍穹。 四十五载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