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派驻+巡回+科技”盯紧高墙内外
· 上海徐汇超六成人身安全保护令涉精神暴力
· 北京世园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正式启用
· 秦皇岛海港检察检校合作凝聚环保合力
· 关注·普法 
· 阿克苏地区两级法院为游客送上“法治套餐”
· 强业务正行风服务高质量发展
· “四红四光”激活基层警务动能
· 万亩“金色花田”里的藏蓝守护者

“派驻+巡回+科技”盯紧高墙内外
海南检察机关2020年以来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亮点扫描

( 2025-07-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随着电视剧《以法之名》《巡回检察组》的热播,刑事执行检察官,尤其是机动队伍巡回检察官群体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海南省人民检察院了解到,2020年以来,海南省检察机关持续加强和改进刑罚执行检察工作,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
  “我们聚焦主责主业,严格依法履职,创新机制模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新样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保驾护航。”海南省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固阵地铸利剑强手段
  当晨光穿透高墙电网的缝隙,检察官的身影出现在监区、监舍等监管一线,开展例行日常检察监督工作。
  7月10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海南省检察院检察官在部分监管场所走访了解到,当前,海南检察机关正全力完善“派驻+巡回+科技”检察监督新机制,打通刑事检察全流程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派驻检察室是“阵地”、是基础,重在巩固加强。2020年以来,海南检察机关持续加强派驻检察工作,扎实开展各项派驻检察业务。加强轮岗交流、充实业务骨干,增强派驻检察专业力量,全省各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轮岗交流51人次。
  海南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巡回检察“利剑”作用,坚持“巡回就是办案”,把巡回检察作为检验执检干警监督办案能力的平台,着力发现监管场所、执行机关在刑罚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检察监督助力刑罚执行高质量发展,增强监督刚性。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开展巡回检察工作118次,实现全省看守所、监狱、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全覆盖。
  海口市人民检察院试点推广“看守所未及时告知、交付执行监管活动违法线索研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审前未羁押判实刑罪犯未交付执行法律监督模型”,在2025年上半年省检察院对相关看守所巡回检察中,运用该模型筛查案件500余件,对发现的问题均予以监督纠正。
  提升刑罚执行检察监督质效,科技赋能、数字检察是“手段”。全省检察机关积极适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的模型开展工作,并在全省组织开展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数字模型构建和应用。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设计研发的管制、缓刑交付执行法律监督模型,入选2024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案例。
扭住“减假暂”牛鼻子
  在海边散步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呼救,一名男子在水中挣扎,张某某立刻跳入水中施救。2024年3月,张某某被海口市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群体”荣誉称号(与他人一起获得)。
  张某某系社区矫正对象,曾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获悉他有见义勇为的突出表现后,立即监督相关部门审查确定是否属于重大立功情形、是否符合减刑条件。
  经龙华区检察院监督,张某某的行为经法院审理认为构成重大立功,符合减刑的法定条件。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张某某减去有期徒刑6个月,并减去其剩余缓刑考验期。
  “减假暂”是刑罚执行监督的“牛鼻子”,也是最具司法属性的办案类型,备受关注。海南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查工作要求,对刑罚执行中的重点对象、重要环节、重大情况开展调查核实,既监督“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
  2020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减假暂”案件19144件,其中提请减刑监督案件18793件、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254件、假释监督案件97件,提出不同检察意见1721件、监督纠正1561件。
  据了解,海南检察以派驻检察为抓手,对监狱提请“减假暂”案件开展全流程同步监督。以证据审查为中心,对罪犯立功表现、计分考核、日常奖惩、劳动生产等相关证据材料主动调查核实。对有财产性判项而未履行的罪犯,实地调查、确认罪犯是否具有履行能力。
  此外,在办理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减假暂”案件时,按照规定组织听证,邀请相关单位或领域的代表参与,有效防范暗箱操作。
实现监督下的“自由”
  陈某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因醉驾被判拘役4个月,公司面临倒闭危险。陵水县人民检察院在充分调查论证基础上,及时建议公安机关落实陈某的“回家权”。
  公安机关批准罪犯陈某离开看守所回家一天,其及时结清员工工资和供货商货款、补缴税款,与加盟商、供货商签订意向合同,有力保障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
  拘役罪犯的“回家权”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海南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有力促进刑法关于拘役罪犯“回家权”相关条款的落实落地,唤醒“沉睡的法条”。
  2020年以来,全省各级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深入排查,主动与属地公安机关和看守所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已落实“回家权”拘役罪犯22人,依法保障拘役罪犯的合法权益。
  记者注意到,海南检察机关持续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力度。2020年以来,共核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漏管795人、核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脱管224人,对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监督活动提出书面纠正7647人。
  在社区矫正日常检察工作,各级检察机关具体做好法律文书及时审查、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每日查看等工作。部署开展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监督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推广发布海南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微视频《监督下的“自由”》,媒体专题报道《监管纾困两手抓 让在矫渔民安心出海》。
  2024年8月,省检察院、省司法厅正式建立工作交流会商机制,并就共同推进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进行会商,助推社区矫正工作质效提升。海口市检察院与海口市司法局会签《海口市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跟进监督社区矫正机构做到既“放得出”又“管得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