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赵精武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和“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该行动计划不仅代表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新阶段,而且在制度层面规划设计了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算力资源供给机制。算力资源作为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业界专家学者早已呼吁推动制定配套算力资源供给保障制度。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在技术标准和规则体系方面明确了算力互联互通制度的建构方向和重心,将笼统的算力资源供给保障制度转化为了具体落地的治理目标。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算力资源直接关系到大模型研发设计、训练的实际效果。并且,应用场景、技术方案、应用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还使得大模型训练的算力资源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更重要的是,算力作为一种计算资源,并非无限可再生资源,而是以消耗大量电力能源为前提。因此,现阶段的算力资源供给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区域算力资源供给不平衡。尽管我国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深入进行,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东西部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不仅是东西部算力产业发展不平衡,还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资源供给不平衡。第二,算力调度等算力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算力资源供给主要包括算力生产、算力整合、算力调度、算力交易等多个环节,目前算力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算力资源供给需求;同时,算力交易平台运行效果不及预期,资源调度效率与产业实践脱节。第三,算力资源能耗受限。算力资源的生成是以电量消耗为前提,在电力能耗总量有限的前提下,算力资源供给更需要进行全国层面的统筹规划,实现算电协同的绿色发展目标。 行动计划中所提及的算力互联互通则是为了解决我国算力资源供给的产业困境。算力互联互通并非一项具体的规则制度,而是一种算力资源供给的产业发展目标。算力互联互通包含技术标准、统一标识和规则体系三大内容,强调的是通过通信网络互通、算力资源互联、业务调度互通等技术标准,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算力资源统一整合、协调调度、市场化分配的供给效果,进而推动更为规范的算力服务生态体系的形成。通俗点说,算力互联互通所要实现的效果是让算力资源能够像自来水一样,打开水龙头就有。 算力互联互通是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制度基座。算力、算法和数据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三大核心要素早已成为产业共识,算力竞争也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的发展趋势之一。算力资源的高效稳定供给直接关系到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否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更复杂的计算任务,进而实现大模型功能的显著提升。以智能驾驶为例,智能驾驶汽车在短时间内实时同步处理复杂的路况数据、位置数据、交通数据时,不仅需要信息系统功能的可靠性,还需要智能算力辅助信息系统快速收集、处理和反馈这些繁杂数据,以此对汽车传感器、驾驶决策系统作出最快、最准确的驾驶决策指令。不过,在制度规范层面,现行立法未对算力交易活动的法律性质予以明确,此次行动计划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构路径,即在程序规则层面,明确算力资源接入、调度、退出等环节在内的算力运营管理机制;在市场规则层面,借由技术标准达成的算力资源标准化,形成算力度量标准统一的定价机制,保障交易各方对算力交易活动法律效果的合理预期;在质量规则方面,行动计划强调了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调度平台等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不仅需要确保供给的算力资源符合市场主体需求,还需要确保供给活动本身持续稳定,符合国家相关的认证标准。 算力互联互通无法通过“政府包办”直接实现,而是需要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助推”的治理逻辑,实现算力资源的市场化整合、调度和交易。一方面,算力互联互通的实施重心在于培育和塑造良性的算力服务产业生态体系,确保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依托我国算力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统一建设,培育算力生产、算力整合、算力运营、算力调度、算力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中间服务商,支撑“算力骨干企业—算力高新技术企业—算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算力资源的高质量供给仍然需要遵循市场资源分配的基本规律,监管机构的治理重心在于确保算力交易市场秩序的公平有序,通过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标识等非直接干预手段,引导算力资源供给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预防潜在算力资源不正当竞争风险。 总结而言,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纵深化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立法重心需要转向“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算力资源供给领域,算力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打通算力供给双方的实践需求,以更为常态化的治理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
算力互联互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度基座
|
|
|
|
( 2025-07-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赵精武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和“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该行动计划不仅代表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新阶段,而且在制度层面规划设计了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算力资源供给机制。算力资源作为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业界专家学者早已呼吁推动制定配套算力资源供给保障制度。此次行动计划的发布在技术标准和规则体系方面明确了算力互联互通制度的建构方向和重心,将笼统的算力资源供给保障制度转化为了具体落地的治理目标。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算力资源直接关系到大模型研发设计、训练的实际效果。并且,应用场景、技术方案、应用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还使得大模型训练的算力资源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更重要的是,算力作为一种计算资源,并非无限可再生资源,而是以消耗大量电力能源为前提。因此,现阶段的算力资源供给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区域算力资源供给不平衡。尽管我国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深入进行,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东西部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不仅是东西部算力产业发展不平衡,还包括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资源供给不平衡。第二,算力调度等算力产业生态体系不完善。算力资源供给主要包括算力生产、算力整合、算力调度、算力交易等多个环节,目前算力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算力资源供给需求;同时,算力交易平台运行效果不及预期,资源调度效率与产业实践脱节。第三,算力资源能耗受限。算力资源的生成是以电量消耗为前提,在电力能耗总量有限的前提下,算力资源供给更需要进行全国层面的统筹规划,实现算电协同的绿色发展目标。 行动计划中所提及的算力互联互通则是为了解决我国算力资源供给的产业困境。算力互联互通并非一项具体的规则制度,而是一种算力资源供给的产业发展目标。算力互联互通包含技术标准、统一标识和规则体系三大内容,强调的是通过通信网络互通、算力资源互联、业务调度互通等技术标准,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算力资源统一整合、协调调度、市场化分配的供给效果,进而推动更为规范的算力服务生态体系的形成。通俗点说,算力互联互通所要实现的效果是让算力资源能够像自来水一样,打开水龙头就有。 算力互联互通是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制度基座。算力、算法和数据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三大核心要素早已成为产业共识,算力竞争也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竞争的发展趋势之一。算力资源的高效稳定供给直接关系到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否在短时间内处理更多、更复杂的计算任务,进而实现大模型功能的显著提升。以智能驾驶为例,智能驾驶汽车在短时间内实时同步处理复杂的路况数据、位置数据、交通数据时,不仅需要信息系统功能的可靠性,还需要智能算力辅助信息系统快速收集、处理和反馈这些繁杂数据,以此对汽车传感器、驾驶决策系统作出最快、最准确的驾驶决策指令。不过,在制度规范层面,现行立法未对算力交易活动的法律性质予以明确,此次行动计划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构路径,即在程序规则层面,明确算力资源接入、调度、退出等环节在内的算力运营管理机制;在市场规则层面,借由技术标准达成的算力资源标准化,形成算力度量标准统一的定价机制,保障交易各方对算力交易活动法律效果的合理预期;在质量规则方面,行动计划强调了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调度平台等运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不仅需要确保供给的算力资源符合市场主体需求,还需要确保供给活动本身持续稳定,符合国家相关的认证标准。 算力互联互通无法通过“政府包办”直接实现,而是需要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助推”的治理逻辑,实现算力资源的市场化整合、调度和交易。一方面,算力互联互通的实施重心在于培育和塑造良性的算力服务产业生态体系,确保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依托我国算力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和统一建设,培育算力生产、算力整合、算力运营、算力调度、算力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中间服务商,支撑“算力骨干企业—算力高新技术企业—算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算力资源的高质量供给仍然需要遵循市场资源分配的基本规律,监管机构的治理重心在于确保算力交易市场秩序的公平有序,通过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标识等非直接干预手段,引导算力资源供给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预防潜在算力资源不正当竞争风险。 总结而言,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纵深化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立法重心需要转向“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算力资源供给领域,算力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打通算力供给双方的实践需求,以更为常态化的治理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