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直奔现场,检验公诉人“真功夫”
· 唤回缺位的第一任老师
· 在提升公诉能力“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 快速响应专解群众“疙瘩事”

在提升公诉能力“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 2025-07-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董凡超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的核心标志性职能,是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惩罚犯罪的主战场,是展现国家公诉形象的主要窗口,是刑事检察的“看家”本领,不断提升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刑事犯罪结构的变化、刑事实体和程序法律的修改完善,出庭支持公诉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轻微犯罪案件占比加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比例较高,检察机关出庭公诉的任务、环境和具体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型疑难犯罪、重大复杂热点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庭审对抗性加大,且往往社会影响重大,出庭难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公诉对抗……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已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最高检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组织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便是践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的现实需要,也是着眼提升公诉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家公诉铁军的重要手段。
  这次全国性的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不仅是一次出庭公诉能力的“系统体检”,更是一场办案理念的“集中大考”。从目前实践情况看,评议活动已形成了“评议—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闭环。接下来,经验的有效集成与精准提炼将成为在“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的关键所在。要通过系统化地挖掘、提炼和应用实践经验,探索建立“上级院跟庭+下级院自评+专家点评”的立体化评议模式,将庭审现场变为“练兵场”、把个案办理升华为“公开课”,让每一个成功案例都成为提升公诉能力的阶梯。如针对评议发现的讯问应变不足、示证不够规范等问题,开展“庭审实训”,同时,建立“优秀公诉人库”,通过跨区域跟庭交流、联合培训等方式,带动整体提升。要使出庭评议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切实带动批捕、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法律监督整体办案质效的提升。
  提升公诉能力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更新、机制保障、人才培养等多维发力。各级检察机关要以此次评议活动为契机,既立足当下补短板,更着眼长远建机制,通过构建“培养—评议—支撑—保障”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通过标准化、实战化、理念化的系统提升,推动公诉工作从“合格”向“优质”跨越,持续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公诉铁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