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通讯员 王雪薇 “工资全到账了,多亏你们连日协调。”近日,北京市房山区综治中心接到劳动者的致谢电话。 这通电话背后,是法院、公安、人力社保局三部门联动化解欠薪纠纷的生动实践,以法治思维厘清法律关系,用债权转让创新方案破解调解僵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 事发当日,公安机关接警称30余名劳动者在某养老院外聚集讨薪。经了解,用工单位养老院与用人单位物业公司存在经济纠纷,导致物业公司资金链紧张,拖欠劳动者2个月工资。物业公司让工人直接向养老院索要服务费,三方矛盾一触即发。 公安机关迅速启动“综治中心+”联动机制,邀请人力社保部门介入调解。然而,现场调解很快陷入僵局,物业公司称“得等养老院结款才能发工资”,劳动者担忧“钱到了物业公司账户后,公司会跑路”,养老院则表示“与物业公司还有经济纠纷,未清前不便垫付”。 更棘手的是,物业公司负责人见调解受阻竟直接离场,调解工作一度停滞。 对此,人力社保部门的调解员丁俊宏紧急连线房山区人民法院派驻综治中心的孟瑞法官。孟瑞在线回应直击要害:“企业间的经济纠纷,并非欠薪理由。养老院与物业公司是服务合同关系,劳动者与物业公司才是劳动关系,欠薪主体应为物业公司。” 针对养老院“代付工资恐遭双重追偿”的顾虑,孟瑞提出法律解决方案:“可通过债权转让处理。养老院代付工资后,劳动者将对物业公司的债权转让给养老院,由养老院向物业公司追偿,三方签订调解协议确认。” “我们听明白了,就是养老院把钱给我们,养老院再去找物业公司算钱。”现场的劳动者表示赞同。 “这个方案,可行。”养老院负责人也立即赞同。 就这样,三方矛盾得到了化解。 随后,法官同步指导调解员核查劳动者近12个月的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确保欠薪金额准确无误。 此时,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原本消极“摆烂”的物业公司听闻三部门联动化解了矛盾后,考虑到自身与养老院多年建立起的合作信任,一改之前的态度,“抢先一步”支付了30余名劳动者的工资,并就后续合作和款项事宜找到养老院积极沟通,给这桩复杂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此次纠纷的化解,是房山区综治中心推动“部门联动、法治引领、源头治理”的缩影,通过法官实时指导、行政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模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法治实践样本。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房山区综治中心目前已实现“一站式”平台整合,信访、住建、人社等18个部门,7个调解组织,1个社会组织,1支志愿者队伍入驻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多种调解渠道。综治中心作为“中枢”,对于分中心及各派驻部门上报的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和职责分工,统一指挥调度相关职能部门响应处置。 房山区综治中心内设立的法官工作室,由经验丰富的法官定期值班,对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进行解答调解技巧指导和文书规范辅导,同时就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的矛盾纠纷提供专业的调解方案和法律意见,对达成的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增强调解的权威性。2025年1月至5月,房山法院先后指导化解劳动领域、消费领域等各类案件700余件,并将相关纠纷反映出的治理难题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优化破解,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法治基石。

|
多部门入驻北京房山综治中心联动解纷
|
“摆烂”的物业公司抢先付工钱
|
|
|
|
( 2025-07-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 本报通讯员 王雪薇 “工资全到账了,多亏你们连日协调。”近日,北京市房山区综治中心接到劳动者的致谢电话。 这通电话背后,是法院、公安、人力社保局三部门联动化解欠薪纠纷的生动实践,以法治思维厘清法律关系,用债权转让创新方案破解调解僵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 事发当日,公安机关接警称30余名劳动者在某养老院外聚集讨薪。经了解,用工单位养老院与用人单位物业公司存在经济纠纷,导致物业公司资金链紧张,拖欠劳动者2个月工资。物业公司让工人直接向养老院索要服务费,三方矛盾一触即发。 公安机关迅速启动“综治中心+”联动机制,邀请人力社保部门介入调解。然而,现场调解很快陷入僵局,物业公司称“得等养老院结款才能发工资”,劳动者担忧“钱到了物业公司账户后,公司会跑路”,养老院则表示“与物业公司还有经济纠纷,未清前不便垫付”。 更棘手的是,物业公司负责人见调解受阻竟直接离场,调解工作一度停滞。 对此,人力社保部门的调解员丁俊宏紧急连线房山区人民法院派驻综治中心的孟瑞法官。孟瑞在线回应直击要害:“企业间的经济纠纷,并非欠薪理由。养老院与物业公司是服务合同关系,劳动者与物业公司才是劳动关系,欠薪主体应为物业公司。” 针对养老院“代付工资恐遭双重追偿”的顾虑,孟瑞提出法律解决方案:“可通过债权转让处理。养老院代付工资后,劳动者将对物业公司的债权转让给养老院,由养老院向物业公司追偿,三方签订调解协议确认。” “我们听明白了,就是养老院把钱给我们,养老院再去找物业公司算钱。”现场的劳动者表示赞同。 “这个方案,可行。”养老院负责人也立即赞同。 就这样,三方矛盾得到了化解。 随后,法官同步指导调解员核查劳动者近12个月的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确保欠薪金额准确无误。 此时,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原本消极“摆烂”的物业公司听闻三部门联动化解了矛盾后,考虑到自身与养老院多年建立起的合作信任,一改之前的态度,“抢先一步”支付了30余名劳动者的工资,并就后续合作和款项事宜找到养老院积极沟通,给这桩复杂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此次纠纷的化解,是房山区综治中心推动“部门联动、法治引领、源头治理”的缩影,通过法官实时指导、行政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模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法治实践样本。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房山区综治中心目前已实现“一站式”平台整合,信访、住建、人社等18个部门,7个调解组织,1个社会组织,1支志愿者队伍入驻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多种调解渠道。综治中心作为“中枢”,对于分中心及各派驻部门上报的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和职责分工,统一指挥调度相关职能部门响应处置。 房山区综治中心内设立的法官工作室,由经验丰富的法官定期值班,对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进行解答调解技巧指导和文书规范辅导,同时就重大复杂或专业性强的矛盾纠纷提供专业的调解方案和法律意见,对达成的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增强调解的权威性。2025年1月至5月,房山法院先后指导化解劳动领域、消费领域等各类案件700余件,并将相关纠纷反映出的治理难题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优化破解,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法治基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