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4
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四)
要闻
要闻
政法
法治经纬
人大视窗
人大视窗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四)
综合
地方新闻
地方新闻
地方新闻
法治中国
公告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不能填
·
“守护这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
·
法治守护抗战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88年前,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从卢沟桥畔燃起,弹痕斑驳的城墙诉说着民族的血泪与抗争。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首都政法机关正以法治为笔,在守护历史记忆与服务时代发展中,让穿越时空的抗战精神熔铸为新时代的法治实践。
近年来,卢沟桥、宛平城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益成为中外游客的必选目的地。当游客穿梭古城、聆听抗战故事时,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卢沟桥派出所的民警正用脚步丈量责任——巡查文物点位、疏导人流车流、排查安全隐患,为这片红色地标织密安全防护网。
“这方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珍贵的革命文物随处可见,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也源于此。”宛平城内,卢沟桥派出所政委张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该所坚持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在全力推进地区平安建设的同时,积极协助文保、文旅、宛平街道等部门强化文物保护工作。
跟随着张勇的步伐,记者看到,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宛平城,车辆进出只有东西两侧城门,单侧城门宽度仅可容纳一车通过。为降低人车拥挤、车辆剐蹭等风险,卢沟桥派出所此前会同多个部门,在宛平城实施机动车单循环进出模式,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对城门文物的破坏隐患。
这里,是丰台区2024年开展“互联护苗——青少年法治研学之旅”活动的重要承载地。丰台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网信办、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宛平街道等多家单位,选取卢沟桥、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抗战纪念馆等地点打造研学路线,并通过“线下研学体验+网络播出推广+线上答题参与”的融合方式,让青少年不仅能触摸历史肌理,更能在我国宪法、爱国主义教育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治讲解活动中,感悟“家国情怀”与“法治精神”的深层联结。
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郭爱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保障青少年感悟爱国主义历史,在该院促推下,2021年北京市三级检察机关共同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动全市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法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此外,丰台区检察院此前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对辖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全面摸排时发现,部分烈士墓和烈士雕像等存在保护不到位情形,对此,检察机关多次召开圆桌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发检察建议促推相关纪念设施焕然一新。整改完成后,丰台区检察院开展“回头看”工作,多次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前往现场寄托哀思,以司法温度擦亮英雄精神的“传承之镜”。
古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丰台法院聚焦古城发展,形成《关于宛平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的分析及建议》,为辖区红色资源、老字号等历史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提供“立体式”司法保障;卢沟桥法庭与街道共建“晓月普法驿站”,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当民警在宛平城和卢沟桥上守护平安,检察官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法官为古城发展深入调研,普法工作者将红色故事与法治文化传遍街巷之时,抗战精神早已超越时空,化作首都政法系统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正如宛平城内的一位老居民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这座桥、这座城,更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
图① 第29军垒起沙包、架起轻机枪,坚守防线,迎战进犯的日军。
图② 宛平城城墙上的“七七事变”弹坑遗迹。
CFP供图
“守护这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
( 2025-07-0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四)
①
②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88年前,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从卢沟桥畔燃起,弹痕斑驳的城墙诉说着民族的血泪与抗争。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首都政法机关正以法治为笔,在守护历史记忆与服务时代发展中,让穿越时空的抗战精神熔铸为新时代的法治实践。
近年来,卢沟桥、宛平城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益成为中外游客的必选目的地。当游客穿梭古城、聆听抗战故事时,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卢沟桥派出所的民警正用脚步丈量责任——巡查文物点位、疏导人流车流、排查安全隐患,为这片红色地标织密安全防护网。
“这方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珍贵的革命文物随处可见,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也源于此。”宛平城内,卢沟桥派出所政委张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该所坚持党建引领赓续红色血脉,在全力推进地区平安建设的同时,积极协助文保、文旅、宛平街道等部门强化文物保护工作。
跟随着张勇的步伐,记者看到,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宛平城,车辆进出只有东西两侧城门,单侧城门宽度仅可容纳一车通过。为降低人车拥挤、车辆剐蹭等风险,卢沟桥派出所此前会同多个部门,在宛平城实施机动车单循环进出模式,有效减少了机动车对城门文物的破坏隐患。
这里,是丰台区2024年开展“互联护苗——青少年法治研学之旅”活动的重要承载地。丰台区司法局联合区委网信办、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宛平街道等多家单位,选取卢沟桥、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抗战纪念馆等地点打造研学路线,并通过“线下研学体验+网络播出推广+线上答题参与”的融合方式,让青少年不仅能触摸历史肌理,更能在我国宪法、爱国主义教育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治讲解活动中,感悟“家国情怀”与“法治精神”的深层联结。
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郭爱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保障青少年感悟爱国主义历史,在该院促推下,2021年北京市三级检察机关共同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动全市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法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此外,丰台区检察院此前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对辖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全面摸排时发现,部分烈士墓和烈士雕像等存在保护不到位情形,对此,检察机关多次召开圆桌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发检察建议促推相关纪念设施焕然一新。整改完成后,丰台区检察院开展“回头看”工作,多次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前往现场寄托哀思,以司法温度擦亮英雄精神的“传承之镜”。
古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丰台法院聚焦古城发展,形成《关于宛平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问题的分析及建议》,为辖区红色资源、老字号等历史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提供“立体式”司法保障;卢沟桥法庭与街道共建“晓月普法驿站”,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当民警在宛平城和卢沟桥上守护平安,检察官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法官为古城发展深入调研,普法工作者将红色故事与法治文化传遍街巷之时,抗战精神早已超越时空,化作首都政法系统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正如宛平城内的一位老居民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这座桥、这座城,更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
图① 第29军垒起沙包、架起轻机枪,坚守防线,迎战进犯的日军。
图② 宛平城城墙上的“七七事变”弹坑遗迹。
CFP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