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罗 强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公安局兴宾分局城中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谭女士家庭纠纷隐患后,立即启动“公安+N”分级联调机制。经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妇联干部组成的调解小组三次上门疏导,这对夫妻重归于好。这是来宾公安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机制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来宾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机制建设,创新构建“公安+N”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建立矛盾纠纷三级分类处置体系,推动矛盾化解工作下沉到社区末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90余起,化解率达94.7%,实现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妥善化解。 来宾市公安机关坚持“调解优先、关口前移”的原则,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建立“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按照矛盾性质、激化风险将纠纷划分为绿色(一般)、黄色(关注)、红色(重点)三个等级。按照三个等级,来宾公安创新推出分级联调模式,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以基层派出所为阵地,社区民警联动社区干部、网格员、义警队员等力量,深化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排查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努力做到早一步介入让怒气降温,快一步调解使干戈化帛,深一步治理护万家安宁。”来宾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黄宁告诉记者。 来宾市公安机关以社区警务室为支点,建立“民警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由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开展入户走访,对感情纠纷、邻里纠纷等多发性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同时组建由义警队员、网格员、社区干部、专业力量构成的调解专家库,培育“巾帼调解队”等特色品牌调解组织。 此外,来宾公安坚持把非警务警情分流与矛盾纠纷化解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接警即介入、处置即化解”的工作格局,通过建立警情分流处置机制,已实现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妥善化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
|
来宾公安创新矛盾纠纷分级联调机制
|
|
|
|
( 2025-05-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罗 强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公安局兴宾分局城中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谭女士家庭纠纷隐患后,立即启动“公安+N”分级联调机制。经社区民警、司法调解员、妇联干部组成的调解小组三次上门疏导,这对夫妻重归于好。这是来宾公安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机制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来宾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机制建设,创新构建“公安+N”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建立矛盾纠纷三级分类处置体系,推动矛盾化解工作下沉到社区末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90余起,化解率达94.7%,实现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妥善化解。 来宾市公安机关坚持“调解优先、关口前移”的原则,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建立“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按照矛盾性质、激化风险将纠纷划分为绿色(一般)、黄色(关注)、红色(重点)三个等级。按照三个等级,来宾公安创新推出分级联调模式,着力化解矛盾纠纷。 “我们以基层派出所为阵地,社区民警联动社区干部、网格员、义警队员等力量,深化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排查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努力做到早一步介入让怒气降温,快一步调解使干戈化帛,深一步治理护万家安宁。”来宾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黄宁告诉记者。 来宾市公安机关以社区警务室为支点,建立“民警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由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开展入户走访,对感情纠纷、邻里纠纷等多发性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同时组建由义警队员、网格员、社区干部、专业力量构成的调解专家库,培育“巾帼调解队”等特色品牌调解组织。 此外,来宾公安坚持把非警务警情分流与矛盾纠纷化解有机结合,推动形成“接警即介入、处置即化解”的工作格局,通过建立警情分流处置机制,已实现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妥善化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