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
□ 韩 巍
商务部等9部门前不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促进家政服务便利消费、完善家政服务业支持政策、优化家政服务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举措,助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母婴护理、老人照护、居家保洁……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在满足家庭需求、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劳动者技能和职业化水平偏低、行业秩序和诚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在此背景下,结合当前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整体要求,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打通家政服务供求适配堵点,充分激发居民家政服务消费意愿,具有迫切且重大的意义。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首要任务是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家政服务消费具有物理空间分散、深入居民家庭、难以标准化、供求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从经济学角度看,家政服务具有“信任品”特征。如果缺乏必要的公开评价、市场监管、诚信自律制度,很容易滋生浑水摸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特别是在“一老一小”照护等特殊领域,市场风险可能直接威胁被照护者的人身安全。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保姆打孩子、虐待老人等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政服务行业不规范的问题。 为规范行业秩序,有关部门已采取诸多措施,如搭建家政服务信用平台,建立全国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以解决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去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强调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提出加强家政服务业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家政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家政服务举报、投诉渠道和方式等要求。此次《若干措施》提出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开展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和服务质量承诺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家政服务消费环境。 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家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有力支撑。尽管家政服务工作高度个性化,每个家庭对家政服务员的要求存在差异,但在当前发展阶段,标准化仍具有关键意义。标准化蕴含科学与效率两方面重要价值:科学意味着以正确方式提供服务,解决“对错”问题;效率则追求服务低成本、高产出,解决“好坏”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中的核心痛点。一方面,我国家政服务多依赖经验,缺乏基于科学论证的标准,导致具体操作问题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家政服务标准残缺,影响服务员专业化水平,难以获得顾客认可。 有鉴于此,《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一批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等级划分评定、家政服务数字化以及整理收纳等细分门类服务质量规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将家政服务的各个环节纳入规范框架,无疑能为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正促使行业发展主线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内涵提升。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服务业态、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品牌化发展等举措,提高家政服务机构服务供给能力,改善消费者服务体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服务诉求。在此过程中,只有通过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引导,才能确保行业发展方向不偏离正轨,推动家政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家政服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以规范化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民生需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不断强化市场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让家政服务行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作者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
|
以规范化推动家政服务消费升级
|
|
|
|
( 2025-05-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评论 |
|
□ 韩 巍
商务部等9部门前不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促进家政服务便利消费、完善家政服务业支持政策、优化家政服务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举措,助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母婴护理、老人照护、居家保洁……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在满足家庭需求、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劳动者技能和职业化水平偏低、行业秩序和诚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在此背景下,结合当前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整体要求,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打通家政服务供求适配堵点,充分激发居民家政服务消费意愿,具有迫切且重大的意义。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首要任务是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家政服务消费具有物理空间分散、深入居民家庭、难以标准化、供求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从经济学角度看,家政服务具有“信任品”特征。如果缺乏必要的公开评价、市场监管、诚信自律制度,很容易滋生浑水摸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特别是在“一老一小”照护等特殊领域,市场风险可能直接威胁被照护者的人身安全。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保姆打孩子、虐待老人等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政服务行业不规范的问题。 为规范行业秩序,有关部门已采取诸多措施,如搭建家政服务信用平台,建立全国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以解决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去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强调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提出加强家政服务业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家政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家政服务举报、投诉渠道和方式等要求。此次《若干措施》提出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开展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和服务质量承诺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家政服务消费环境。 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家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有力支撑。尽管家政服务工作高度个性化,每个家庭对家政服务员的要求存在差异,但在当前发展阶段,标准化仍具有关键意义。标准化蕴含科学与效率两方面重要价值:科学意味着以正确方式提供服务,解决“对错”问题;效率则追求服务低成本、高产出,解决“好坏”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中的核心痛点。一方面,我国家政服务多依赖经验,缺乏基于科学论证的标准,导致具体操作问题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家政服务标准残缺,影响服务员专业化水平,难以获得顾客认可。 有鉴于此,《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一批家政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等级划分评定、家政服务数字化以及整理收纳等细分门类服务质量规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将家政服务的各个环节纳入规范框架,无疑能为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正促使行业发展主线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内涵提升。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服务业态、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品牌化发展等举措,提高家政服务机构服务供给能力,改善消费者服务体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服务诉求。在此过程中,只有通过法律规范和政策加以引导,才能确保行业发展方向不偏离正轨,推动家政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家政服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以规范化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回应民生需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不断强化市场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让家政服务行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作者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