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2 6/12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修法完善相应规则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 让“立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新疆立法加快农田水利发展
·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福建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条例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推动闽台融合发展

( 2025-04-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王莹

  4月15日晚,福建省漳州市举办了2025年就业夜市招聘会(第5场)活动。颇有新意的是,此次招聘会同步搭载由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造的“漳州零工1580”平台,通过“在线应聘”程序开启了“直播带岗”,提供了近千个岗位,吸引了11万余人次观看。
  今年3月1日起,《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条例》聚焦就业新形势和民生新需求,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建立覆盖城乡的灵活就业用工平台,通过鼓励建设零工市场,提供零工岗位收集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服务,保障劳动者多渠道就业。
  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及其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条例》共设总则、培育发展、活动规范、服务监管、法律责任、附则6章,为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富有福建特色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格局带来诸多利好。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相当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市场被划分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福建省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制定出台了《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和《福建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迄今已颁布施行了20多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郑国华介绍说。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日益形成,原有的两个条例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态势,其相关内容与人力资源市场现实脱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制定新的法规来规范、统一和优化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应该说,制定《条例》已成为提升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现代化、法治化建设水平的迫切要求。”郑国华说。
  《条例》注重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我们在立法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既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和引导作用。”福建省人大法制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黎静介绍说。
  《条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定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充分激发人力资源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为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精神,《条例》规定政府应当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教育、培训和就业,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教育供给与人力资源需求的匹配度。
  在创新人才评价引进机制方面,《条例》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在人才评定、岗位评聘等方面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统筹做好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引进。
规范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发展
  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及其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业态层出不穷,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零工市场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也随之涌现。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新就业形态发展等新形势新情况,在立法中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聚焦保障民生需求,从制度上强化就业促进。”吴黎静说。
  《条例》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时,应当就劳动报酬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以及其他权利义务提出合理化建议,依法保护这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照顾婴幼儿到护理老年人,从帮助双职工解决孩子吃饭难到分担上班族家务劳动,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刚需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生活性服务业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与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紧密相连。”郑国华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有效供给总体不足,从业者人员主要来源之一的农民工总量增速在下降,职业队伍年龄偏大,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服务也不够规范。”
  为此,《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发展为家政服务、健康照护、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用人单位发布相关岗位需求,加强供需对接,为劳动者提供便利就业服务。
改革吸引更多台胞来闽圆梦
  近年来,福建省在完善落实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政策上,不断加大惠台力度。
  吴黎静介绍说,2022年,福建省率先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了全国首个“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面向台胞开展职业资格采认和采信工作,延伸开展考证、培训、就业等服务。
  《条例》规定,将在闽就业创业的台湾同胞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同等享受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创业孵化、职业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落实落细同等待遇。
  《条例》明确,建立完善台湾同胞职业资格采认和采信制度,开展闽台职业资格比对,逐步扩大直接采认和采信范围,建立职业资格采认和采信目录,实行动态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台湾地区相关行业协会合作,面向台湾地区技能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便捷服务。
  吴黎静表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完善台湾同胞职业资格采认和采信制度”列入2025年专题调研项目,持续发挥好地方立法引领保障改革的作用,促使进一步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从而吸引更多台湾同胞来闽追梦、筑梦、圆梦,助力福建成为台湾同胞来闽就业创业和成长成功的热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