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本报讯 记者王鹤霖 通讯员刘期波 近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法院开庭。与以往不同,此次庭审现场不见书记员,全程以录音录像替代书面法庭笔录,画面清晰流畅。这是色尼区法院首次采用庭审录音录像替代传统笔录的“无人记录”庭审模式。 庭审结束后,案件当事人反馈,无需专程核对、签署笔录,省事又便捷。 近年来,色尼区法院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满足群众诉讼需求,建成多功能融合法庭,支持现场、互联网、远程提讯等开庭方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不仅突破人力记录速度限制,完整准确记录庭审,还节省笔录整理核对时间,让书记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其他辅助工作,同时规范法官庭审主持,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有效提升审判质效。

|
|
那曲色尼法院首次开展“无人记录”庭审
|
|
|
|
( 2025-04-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本报讯 记者王鹤霖 通讯员刘期波 近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法院开庭。与以往不同,此次庭审现场不见书记员,全程以录音录像替代书面法庭笔录,画面清晰流畅。这是色尼区法院首次采用庭审录音录像替代传统笔录的“无人记录”庭审模式。 庭审结束后,案件当事人反馈,无需专程核对、签署笔录,省事又便捷。 近年来,色尼区法院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满足群众诉讼需求,建成多功能融合法庭,支持现场、互联网、远程提讯等开庭方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不仅突破人力记录速度限制,完整准确记录庭审,还节省笔录整理核对时间,让书记员有更多精力投入其他辅助工作,同时规范法官庭审主持,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有效提升审判质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