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李海龙:助力“脱薄”摘帽的顺德法官
· 郑秀明:乡间司法路上的温暖守护
· 李吉财:案件突破“离不开的技术王牌”
· 刘菁:善于拆解金融迷局的破题者

郑秀明:乡间司法路上的温暖守护

( 2025-04-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①
  ②
□ 本报记者   李雯
□ 本报通讯员 张颖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燕赵镇的田间小路上,郑秀明便已经踩着露水走向法庭。她手里攥着的那本泛黄的笔记本,页角卷边处还沾着昨日调解时蹭上的泥土。
  郑秀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民法院燕赵人民法庭庭长,从书记员起步,扎根基层法庭,穿梭在乡间,以法律和温情,在一本本调解笔记上精心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篇章。“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每一秒都无比珍贵,分秒必争才能让公平正义更快抵达群众身边。”她说。
  今年2月,郑秀明像往常一样开启了回访工作。此次,她的目的地是一个看似普通,实则藏着诸多故事的家庭。
  在之前处理的一起离婚案件里,郑秀明了解到小红(化名)的情况。父母离异后,小红跟随母亲生活,可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无奈之下,小红只能被寄养在舅妈家。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原本活泼开朗的小红逐渐变得敏感自卑。后来,小红的父亲找到郑秀明,焦急地说孩子成绩下滑十分严重,希望能够变更抚养权。郑秀明耐心倾听他的诉求,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而是展开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她亲自走访小红的舅妈家,与小红母亲取得联系,还专程前往学校与老师深入交流。
  掌握大量翔实资料后,郑秀明组织小红的父母进行调解。调解室内,双方各执一词,情绪异常激动。郑秀明迅速稳定住他们的情绪,随后将小红的真实现状一一陈述出来,听到这些,小红的父母瞬间红了眼眶。郑秀明趁机加以引导,着重强调变更抚养权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成长环境。然而,这次调解最终没能达成一致,案件不得不进入审判环节。
  经过严谨的审理与权衡,法院最终判决将抚养权变更给小红的父亲,这一判决主要是综合考虑到小红当时的心理状态、父亲能够给予稳定陪伴,以及母亲工作繁忙难以充分照顾孩子等关键因素。
  判决之后,郑秀明主动联系小红的母亲,耐心地进行疏导工作。经过她细致入微的解释,小红的母亲最终接受了判决结果。
  解决了家长们的问题后,郑秀明又积极联系心理咨询师,为小红进行心理疏导。再次回访时,眼前的小红像换了一个人。她热情地迎接郑秀明,兴奋地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看着眼前这个重新变得开朗自信的小红,郑秀明心中满是欣慰。
  在乡间司法的道路上,郑秀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2024年,燕赵法庭新收案件514件,结案505件,结案率高达98.25%,调撤率达80.25%,调解率达48.44%,这些亮眼的数据,是她辛勤付出的有力见证。
  “在农村办案,光懂法律远远不够。”郑秀明在调解笔记中这样写到。从此,她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调解前先到现场实地查看,开庭前找村干部了解家族关系,闲暇时跟着老乡学方言土话……
  基层法庭的案件琐碎又接地气,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事事关情。“坐在审判台上,我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如今扎根基层法庭,这里是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又一片充满挑战与温情的土壤。”郑秀明深情地说。
  此前,一起离婚纠纷案件让郑秀明印象深刻。夫妻两人水火不容,调解工作无法开展。为化解矛盾纠纷,她耐心倾听女方的心声,让她把心中的怨气全都发泄出来,探究出矛盾的根源为婆媳矛盾引发的夫妻失和。找到矛盾点后,男方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承诺女方会跟自己的父母分开住,以后也会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女方也承诺以后多包容,多体谅男方,夫妻两人相拥而泣,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多年来,郑秀明的辛勤付出收获了诸多认可:2013年,她荣膺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的个人三等功;2016年、2018年、2022年以及2023年,在单位年度考核中,她均被评定为“优秀”;2020年,被河北省委组织部评为“冀青之星”;2023年,被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星级法官”。
  然而,这些承载着荣誉的证书,被她收进抽屉中。对她而言,荣誉恰似一个个精准丈量司法温度的特殊刻度,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她在司法道路上矢志不渝的执着与担当。
  夕阳西下,郑秀明又夹着那本磨破了边的笔记本走向村外的田间小路。她是司法路上当之无愧的温暖守护者,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乡间的每一个角落。

  图① 郑秀明在亲子探望室与未成年人交流,深入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
  图② 郑秀明(中)走进当事人家中,耐心化解矛盾纠纷。
  曲阳县人民法院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