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 大学生宣讲让国家安全知识“活”起来
· 信访法治化让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 平安重庆建设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平安重庆建设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 2025-04-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基层实践
  □ 胡尔贵

  近年来,重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平安重庆建设上实现了“三个根本性转变”,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实践启示。
  秉持法治思维,实现“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转变。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把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全过程。在平安建设中,只有不断强化法治理念,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部署,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提升平安建设的主动性。
  近年来,重庆坚持把安全治理纳入法治轨道,针对平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出台《重庆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用法律手段全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树立底线思维,推动“面上静态平安”向“本质动态平安”转变。
  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平安中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随着数字社会的加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叠加交织,不断给平安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要适应这种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将及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关注即时威胁的应对,更要注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透过复杂安全问题把握平安本质,时刻把控统筹运行过程,不断调整安全策略,打好平安建设“主动仗”。
  为了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静态到动态的社会治理逻辑,重庆积极创新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双网格”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建立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不断将风险实时监控、自动化响应和自适应治理策略深度融入平安重庆建设之中,有效促进超大城市风险韧性本质提升。
  坚持系统思维,促进“一时一域平安”向“全域全程平安”转变。
  一个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在平安建设中,任何一个领域的安全失守,都可能波及其他领域,甚至危害总体安全。从系统维度审视和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构建“大安全格局”,既是应对百年变局下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协同联动、防控共治,有效整合工作资源,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筑起全域全程平安的铜墙铁壁。
  重庆在政府各部门的紧密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建成由安全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工具等要素构成的有机体系,完善媒情、网情、社情“三情”联动机制,形成覆盖全市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动态安全风险防护网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全域全量一体化地下管线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从单一要素管控向多元综合治理转型升级,为全域全程平安树立了典范。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