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弘扬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 建立一次性抚慰金制度
· 进一步提升文物工作法治化精细化水平
· 依法整治赛场乱象推动文明参赛观赛
·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法治实践

依法整治赛场乱象推动文明参赛观赛

( 2025-04-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蒲晓磊

  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我国运动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修养、观众的文明观赛等体育文明礼仪,都有着显著提升。
  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赛场有时仍会出现不文明行为,其中一些行为甚至触犯了法律。
  在一些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参赛选手随意丢弃垃圾、在补给站哄抢物资等不文明行为;在一些体育比赛中,谩骂、吐唾沫、打挑衅侮辱性手势等不文明言行也依然存在。
  一些观众在观赛过程中,会有不分场合使用闪光灯、不分时间大声喊叫、不分状况随意走动等影响比赛和观赛的举动,还有喝倒彩、竖中指、辱骂、投掷物品等恶劣行为。
  为规范体育赛场行为,确保体育赛事活动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开展,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明确规定。
  体育法规定,国家提倡健康文明、公平竞争的体育运动,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体育总局、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体育赛场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规范赛场行为。其中,既明确体育赛事活动参与人员不得有诋毁、谩骂、吐唾沫、打挑衅侮辱性手势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也严禁观众起哄、向赛场投掷杂物、侮辱谩骂等行为。
  整治赛场中的不文明行为,很难一蹴而就。提升体育文明礼仪,营造良好比赛氛围,需要各方努力。
  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推动参赛者、观众、组织方等携手营造风清气正的赛事环境。
  体育赛事活动的参与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公序良俗,恪守职业道德,维护体育赛事活动正常秩序;体育赛事活动的观众,应当服从赛事活动组织者的管理,配合安检,遵守公共安全、卫生相关要求及观众席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理性观赛;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加强管理,引导观众文明观赛,营造有序观赛环境。
  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对赛场中一些性质恶劣的不文明行为要严厉处罚。
  对于有严重违反公序良俗、赛场暴力等行为的参赛者,体育协会应当依据章程等规定从重处理;对于观赛者的一些违法行为,尤其是体育“饭圈”问题要严厉打击。比如,有人员在比赛期间侮辱、诋毁运动员,严重扰乱赛场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必须依法严惩。
  体育赛事是展现人类拼搏精神的舞台,参赛者的拼搏和观众的热情都是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一个公平比赛场面和文明观赛环境,既需要温和的倡导引导,也要有严厉的依法整治。有了法治铁腕和文明清风的共同守护,才能更好营造体育赛事良好氛围、更好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