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案件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医保中心能否讨回交通事故垫付费用?
· 五人开发信用卡套现App被判非法经营罪
· “瘦身咖啡”里竟含西布曲明
· “微商代理热销产品稳赚不赔”背后暗藏陷阱
· 承诺每月分期返还押金成空头支票
· 非法制销窃照专用器材被判刑
· 三人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红海龟获刑
· 营口警方破获涉百万元盗窃案

“微商代理热销产品稳赚不赔”背后暗藏陷阱
株洲警方捣毁一诈骗犯罪团伙

( 2025-04-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案件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王  艳

  “感谢民警,帮我们戳破了骗局。”近日,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云田派出所副所长刘畅打开“反诈守护者”微信群,70多名曾经的受害人纷纷发来感谢。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微商代理热销产品稳赚不赔”为噱头编织骗局。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缜密侦查,株洲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捣毁了一个以虚假买卖为幌子的诈骗犯罪团伙,全国涉案人数300多人,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破获100多起案件。抓获的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法院判处刑罚。
  2023年7月,刘畅在派出所值班时接到群众黄女士报案,称其在网上添加了一个微商好友,交4000元代理了一款“热销”的精油产品,并声称“3个月内无理由退货”。刚开始进货量少,由“厂家”直接代发货给“客户”;赚了货款尝到甜头后,在其游说下又交了2万元升级高级代理,收到数百件产品后,发现微商“厂家”和事先咨询购买的“客户”均联系不上了。
  刘畅查询发现,全国各地已有数十名受害者声称被“收取代理费后强制甩货”,但“追讨微商代理费”的诉求基本被归类为经济纠纷。经调查发现,之前“客户”向受害人购买的产品,“厂家”根本没有真实发货,物流单号经电商平台核验均为“空包”。民警察觉到,这很可能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职业诈骗团伙。
  警方立案侦查。刘畅和专案组同事获取了“厂家”与“客户”的聊天记录,发现不同受害者收到的“爆单截图”“客户咨询记录”完全雷同,连错别字都一致;涉案账户每笔代理费到账后,均在15分钟内通过虚拟货币转移;所有“厂家”和“客户”均使用非实名的微信,IP地址均使用境外服务器;不同代理的“客户”微信名高度重合,说明购买产品的“客户”很有可能是骗子的“托”。
  可由于受害人散布在全国各地,登记信息仅有虚拟网名和空号,更有半数因“羞于启齿”或“畏惧二次伤害”而彻底失联,侦查员遇上了棘手的难题。为突破信任壁垒,专案组开创“三证唤醒”机制——通过银行流水倒查原始转账人,联动异地警方上门出示《协查通知书》,用诈骗分子PS的假公章与原公司真实印章鉴定对比,消除受害人“签了合同就得认栽”的心理枷锁。半个月内,专案组找到70多名受害人,并一一形成笔录,固定证据。
  2023年8月,专案组锁定犯罪嫌疑人在江西南昌、上饶的两个窝点,将藏匿在写字楼内的1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查,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罗某某等人雇佣业务员利用微信寻找微商,设置多个代理层级、制定话术,采取自买自卖、使用假名字、假身份、一人分饰多人、虚假买卖、虚假付款、发空包等方式虚构交易,营造“产品热销”假象,诱使被害人升级代理,骗取被害人财物。
  “如果不是警察来找,我至今还以为是投资失败。”浙江受害人赵女士因乳腺癌手术筹款,却以“钻石代理费”被骗走8万元;以每盒398元的价格购买“精油”,实际收到的产品是小作坊成本几元钱的货物。警方追回的钱款让她重燃治疗希望。
  2023年12月,该案被移送起诉。历经两次补充侦查和被告人上诉后,前不久,5名主犯被判处十年以上刑期,9名从犯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至五年不等,并依法追缴涉案所得100多万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认真办理好每一起具体案件,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株洲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副局长陈剑说。
  警方提醒,以“微商代理”“加盟”等为名实施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迷惑性较强。群众在选择网上投资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甄别,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诈骗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