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调研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探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新路径
· 推动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 以企检服务中心建设赋能民企发展
· 依法推进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

以企检服务中心建设赋能民企发展

( 2025-03-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韩震龙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江苏苏州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对苏州切实扛起经济大市责任、筑牢发展“压舱石”至关重要。
  过去一年,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推进涉企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以打造覆盖市、县两级的企检服务中心为抓手,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治服务,更好提升服务保障质效,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统筹建设和运行,畅通企业诉求办理绿色通道
  掌握企业诉求越及时、越全面,检察服务保障工作才能越解渴、越贴心。因此,在统筹建设企检服务中心时,我们做实“一件事”的诉求办理,线上线下多渠道受理企业涉法涉诉诉求,明确诉求办理时效,同时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行刑衔接等职能作用,重点督办重大事项、类案问题,确保企业诉求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统一答复。截至目前,共答复办妥653家企业反映的737件“急难愁盼”事项。
  下一步,企检服务中心将凝聚内外部力量,完善法治服务专员队伍配套,持续提升企呼检应速度,增强企需检为能力,扩大企困检纾成效。
  综合运用“请进来”“走出去”,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启动“检速达——涉企预防邮路”,精准投送助企职能、服务措施等相关资料,提升工作“显示度”和企业知晓度。整合各县级市(区)企检服务中心特色化模块,打造数字产业、外资外贸等领域的犯罪预防普法精品线路,提供实景式、沉浸式警示教育。
  主动融入全市“企业诉求—平台吹哨—部门报到”助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简事快办、难事会办、内外闭环”机制。研发涉企诉求数据库“e平台”,案件化办理重点线索,做实“四大检察”横向和两级检察机关纵向互通互移。建立健全与市企业服务专班、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对接机制,提级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涉企线索,推动问题高效、实质性解决。
  建立检察干警常驻、成员单位专家配合、律师志愿者支持的法治服务专员工作网格。健全常态化专业知识培训、激励评价等机制,构建亲清检企关系,切实为企业“排雷”解忧。
  二、统筹服务和保护,维护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创造
  依法保护企业合法产权与创新权益,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经营信心的基石,也是检察履职的重要切入点和发力点。为此,我们提供“一揽子”的法治服务,围绕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坚持每周一场专题咨询、每月一次进驻商(协)会,为行业或企业提供系统性法治宣传、定制式法治服务,帮助企业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惠及企业4000余家。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双百”平台、生态环境保护“自查自纠”平台,开设商业秘密保护“法治体检服务站”等,引导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帮助1万余家企业排查发现问题隐患800余个。
  下一步,企检服务中心将结合苏州民营经济涉外法治需求与日俱增的实际情况,聚焦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在靠前提供法治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司法力量下沉,切实将依法保护、平等保护落到实处。
  保护民营企业合法产权,助力稳预期增信心。坚决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推进涉企执行专项监督,开展刑事涉案财物监督案件专项评查,减少司法行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加强异地趋利性执法司法监督,畅通线索反映渠道,做好挂牌督办案件的持续跟进和深挖彻查工作。依法监督涉民营企业行政诉讼中涉及的“重复处罚”“滥用自由裁量权”等行政违法行为。
  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系,为科技创新注入法治动能。及时掌握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犯罪线索,实施精准打击。针对性开展专利恶意诉讼、恶意囤积商标等专项监督,遏制相关不法行为。推广权利人诉权保障办案机制,引导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依法推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推动实现权利保护更全面、更到位。
  探索涉外法治实践路径,护航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深度融入苏州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建设,打通外国企业、外国公民反映法律诉求的渠道。加强主要出口国刑事法律研究,制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涉外刑事犯罪风险防范指引》,为优化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当好参谋助手。
  三、统筹预防和治理,助力企业筑牢“防火墙”
  涉企刑事案件的发生,往往反映出企业存在管理漏洞、法律意识淡薄等深层次问题。检察履职必须既“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在推进企检服务中心工作时,我们做到“一张网”的犯罪防治,将个案预防延伸拓展至类案预防、行业预防,联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深入涉案企业开展刑事风险防范工作,助力企业筑牢“防火墙”。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防控机制,前瞻防控违法犯罪风险,促进问题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事前突出预防指引。综合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发案情况、行业状况等,针对重点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统筹执法司法力量开展“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法律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和风险识别、预警、评估、应对机制。根据行业特点和商(协)会“点单”,动态梳理企业诉求,科学编制法治服务清单,提供定制式法治服务。
  事中突出个案治理。挖掘企业犯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企业系统开展一次原因分析、一套预防建议、一轮堵漏建制、一份警示记录、一堂法治宣讲、一次回访评估,引导企业从源头根治再犯风险。
  事后突出行业预防。针对行业高发、易发违法犯罪风险,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或法律风险提示函,联合相关单位制定行业风险防范指引,帮助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推动个案预防效果向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延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