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军事广角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推动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
· 让牧区群众常态化接受国防教育
· 军地英模共话雷锋精神
· 大手牵小手一起学雷锋
· 开展“雷锋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
· 落实净空保护
保障军航安全
· 我国第七批国家级
烈士纪念设施公布
· 池州贵池区法治拥军卡
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张发菊:
让牧区群众常态化接受国防教育

( 2025-03-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图为工作中的张发菊。 本报通讯员 白皛 摄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白  皛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如何通过文艺宣讲方式深入高原牧区开展国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青海省军区多年来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及做好高原牧区国防教育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军区某室主任张发菊说。
  “去年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提出,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张发菊说,青海省军区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成立12年来,发挥政治强、语言通、分布广、情况熟的优势,上高原、到牧区、走村社、进校园、入寺院,累计开展宣讲660余场次。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木合沙村,小分队队员、女兵才仁永尕以一曲《再唱山歌给党听》迅速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小分队通过“联系一处变化、解释一种现象、明白一个道理”的宣讲模式,引导群众从生活变迁中增强“五个认同”。
  张发菊介绍,青海省军区注重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西路军血沃祁连、“两弹一星”研制历程等红色故事融入文艺创作。舞蹈剧《点亮光明梦》讲述军地援建、为藏族群众治疗白内障的温情故事,这些作品在牧区演出时引发强烈共鸣。格尔木市新村逸夫小学是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援建的小学,该校通过“少云道德讲堂”、国防教育长廊等载体,将英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谈及如何运用新平台、新技术开展国防教育,张发菊表示,青海省军区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老高原”微信公众号编发稿件,并结合短视频等形式扩大覆盖面。青海省人民武装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展厅,利用3D线上展厅、VR模拟射击等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参观模式,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近3年来,全省应征青年报名数超征集指标8倍,1800余名新兵志愿到高海拔地区当兵服役。
  “从雪山之巅帐篷课堂到高原城镇现代剧场,从双语宣讲到新媒体传播,青海省发挥地域特色,实现牧区群众常态化接受国防教育,为新时代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张发菊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