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刘志月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有关我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的内容,引发关注。如何更好实现科技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内驱力,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 代表委员认为,要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政策、深化改革,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依法平等保护,架起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桥梁,让各类创新更好地行稳致远。 构建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机制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 3月5日下午,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多位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踊跃发言。来自科技企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新强尤为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引擎,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巨大的‘链式跨越’,唯有构建‘需求牵引-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市场验证’的闭环生态系统,才能突破技术瓶颈,构建国家竞争力的底层支撑。”马新强说。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联合攻关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 “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进展,代表着一批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组成的主创团队正在挑起中国科技事业进步的大梁,值得点赞。”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在回答有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问题时说。 杭州“六小龙”、深圳“八金刚”、武汉“十八罗汉”……这些“现象级”科技创新企业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内容,代表委员尤为关注。 马新强建议,国家在科技计划、人才培养等项目上加强对包括民营科创型企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 闫大鹏则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实施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湖北经济学院校长方洁呼吁,国家应当提高数字化绿色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着力培养既懂数字化又懂绿色化的复合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聚人才要素。 “高端人才是发展智能建造的核心要素。”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宗余建议,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好地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支持传统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智能化更新力度,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加大知产保护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可供抵押融资的资产少,在银行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如何将专利等“知识”转变为“资金”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为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有必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法规供给,健全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充分实现知识产权的财产利益价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提出多项具体建议,包括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标的物范围和质押方式,明确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的责任,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办法,搭建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体系。 “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创新与知识产权‘一体两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马一德认为,知识产权是联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桥梁。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强化科技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实现局部政府配置与整体市场配置的有效融合,是知识产权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国特色路径。 马一德建议,加强国内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的综合治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积极主导构建和参与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体系,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各种挑衅和贸易摩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争取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
代表委员热议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内驱力
|
架起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法治桥梁
|
|
|
|
( 2025-03-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刘志月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有关我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的内容,引发关注。如何更好实现科技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内驱力,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 代表委员认为,要不断完善机制、优化政策、深化改革,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依法平等保护,架起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桥梁,让各类创新更好地行稳致远。 构建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机制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 3月5日下午,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多位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踊跃发言。来自科技企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新强尤为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引擎,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巨大的‘链式跨越’,唯有构建‘需求牵引-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市场验证’的闭环生态系统,才能突破技术瓶颈,构建国家竞争力的底层支撑。”马新强说。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联合攻关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 “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进展,代表着一批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组成的主创团队正在挑起中国科技事业进步的大梁,值得点赞。”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在回答有关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问题时说。 杭州“六小龙”、深圳“八金刚”、武汉“十八罗汉”……这些“现象级”科技创新企业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内容,代表委员尤为关注。 马新强建议,国家在科技计划、人才培养等项目上加强对包括民营科创型企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 闫大鹏则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实施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湖北经济学院校长方洁呼吁,国家应当提高数字化绿色化人才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着力培养既懂数字化又懂绿色化的复合型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聚人才要素。 “高端人才是发展智能建造的核心要素。”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宗余建议,加快培养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好地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支持传统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智能化更新力度,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加大知产保护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可供抵押融资的资产少,在银行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如何将专利等“知识”转变为“资金”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为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有必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法规供给,健全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充分实现知识产权的财产利益价值。”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提出多项具体建议,包括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标的物范围和质押方式,明确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的责任,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办法,搭建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体系。 “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创新与知识产权‘一体两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马一德认为,知识产权是联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桥梁。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强化科技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实现局部政府配置与整体市场配置的有效融合,是知识产权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国特色路径。 马一德建议,加强国内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的综合治理,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积极主导构建和参与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体系,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应对各种挑衅和贸易摩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争取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