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乌海“所所联合”绘就基层法治建设新画卷
·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高价值专利产业化进程
· 图片新闻
· 以高质量立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
· 搭建罪犯与亲属之间沟通桥梁
· 发挥独特优势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
· 公益诉讼让社会治理更有效
· 郑志辉:助力绘就乡村振兴法治画卷

郑志辉:助力绘就乡村振兴法治画卷

( 2025-02-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李雯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最关心的事。”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饶阳县端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志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提起郑志辉,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带领全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积极壮大集体经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群众致富带头人”和“民声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将基层实践与代表履职紧密结合,绘就一幅乡村振兴与民主法治交织的生动画卷。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地膜和果袋等农业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起风,田间地头都是一阵阵的‘地膜风’。”谈起地膜“白色污染”,郑志辉深有感触。
  由于其保温、保墒、保肥等特性,人们用“白色革命”来形容地膜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价值。然而,地膜大放光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一些非国家标准的地膜因价格低,更受青睐,但非标地膜抗拉能力差,极易以碎片形式残留在耕地中,导致土壤板结,严重影响耕地肥力,造成“白色污染”。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白色污染’现象必须立即整治!”郑志辉坚定地说。
  2023年以来,郑志辉关注到河北检察机关“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工作,也了解到饶阳县人民检察院的具体实践。于是,他积极对接检察机关,推动建立地膜回收体系。
  此前,饶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开展公益诉讼线索排查时发现,在某乡镇西瓜种植区有废弃的农用薄膜散落于田间地头,形成“白色污染”。经进一步勘验取证,800余亩的西瓜地里均不同程度存在随意丢弃农用薄膜的情形。
  对此,饶阳县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辖区内随意丢弃和堆放的农用薄膜进行全面清理,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和规范农用薄膜的回收处置工作,推广使用可降解产品进行替代,从根源上治理“白色污染”。
  不久后,饶阳县检察院邀请郑志辉一起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实地踏查发现,各乡镇散落于田间地头的废弃农用薄膜已清除,部分乡镇初步实现农用薄膜从销售、使用到回收处置的全链条管理。“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好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为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贡献检察力量。”郑志辉建议。
  2024年全国两会上,郑志辉联合多位代表呼吁对“白色污染”全链条治理,强调“耕地安全是农业的命根子”。他提出强化生产、流通、回收环节监管,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与行政监管形成合力,构建污染治理长效机制。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专项监督,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开展大广高速公路沿线及桥下空间卫生环境整治专项监督,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饶阳县检察院积极履职过程中,总能看到郑志辉的身影。“我将继续深入农村、贴近群众、服务‘三农’,配合好检察院工作,共同推动饶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志辉说。
  因土沃水肥,饶阳县盛产果蔬,素有“京南第一大菜园”之称。饶阳县端午村的葡萄颇有声誉,全村500多口人,竟有600多个葡萄大棚。郑志辉坦言,这些葡萄主要销往北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但由于流通环节多,葡萄终端销售价格比收购价高出一倍,真正留给农民的利润并不高。
  对此,一份让“河北净菜”更快进入北京市场的建议逐步完善。郑志辉建议,由相关部门引导、经营主体参与,建设“生产基地+冷链配送+生鲜销售终端”产运销一体化模式,推动形成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一站式”配送体系,实现企业、农户、消费者多赢。
  每年全国两会闭幕后,郑志辉总是第一时间将“热气腾腾”的政策带回基层。他走家串户宣讲政府工作报告,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等政策,并组织村民谋划产销对接、品牌提升等发展路径。他说:“要让乡亲们知道,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是咱致富的底气!”
  记者手记
  从田间劳作的农民到全国人大代表,郑志辉始终将“为民”二字铭刻于心。他常说:“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守护耕地安全,还是传递法治温度、落实惠民政策,他都以实干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郑志辉的脚步依然坚定,正如他带领村民种下的葡萄藤,扎根沃土,向阳而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