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张纯芳
近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温州市龙湾区建立“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被写入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近年来,龙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代表周三有约”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式,在人大各项工作中将倾听民意的触角向基层全面延伸,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联系点+专家智库” 拓宽基层立法渠道 龙湾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积极拓宽联系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聘请立法咨询专家作为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谋划和推动。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与定向邀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20名来自法律服务、企业金融、城建交通等相关领域的地方立法咨询专家。这一举措,旨在有效将法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精准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立法建议与意见。 2022年6月15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求座谈会在龙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8名立法专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立法意见建议。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将专家组成员建议整理汇总形成15条建议书面反馈省人大,其中多数建议在条例中得到充分体现。 本届龙湾区人大常委会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论证、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和地方法规宣讲解读等工作,提出反馈意见书26份347条,通过专家和基层群众的深度参与,为省、市人大立法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一线资料和专业意见,使法规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地方实际。 龙湾区人大常委会还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交流,与温州大学法学院签订第三方专家服务协议,形成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专业院校三方的良性互动。 “联系点+立法品牌” 讲好民主法治故事 龙湾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窗口”示范作用。 一方面,以“立法e点通、法治民e坊”等线上场景为抓手,进一步丰富代表、选民立法、监督参与方式,形成更多业务流、数据流,提升联系点活跃度和鲜活感;另一方面,积极指导联系点所在街道、社区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优势,谋划打造“海滨选民说事”“江前里有帮法”“河你相约”等街道人大工作品牌,不断拓展联系点功能。 “茂法直通车”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打造的品牌,也是“明星代表+专业代表”立足辖区实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自2023年8月25日启动以来,“茂法直通车”已收集各类民意225条,形成议案3件、建议22件,推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体现在基层民主实践中。 “联系点+多元治理” 推动立法与履职融合 2023年11月24日,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法院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21名区人大代表颁发“跟案观察员”聘书,正式启动人大代表跟案观察工作。 龙湾区全力推进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建设,全线贯通基层立法调研、民生要事督办、法治宣传教育等核心业务,主动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论证、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工作。设立“共享法庭”,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充分融合人大站点沟通群众和共享法庭普法解纷的优势,将人大监督和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 “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是龙湾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法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特聘21名来自各街道、各行业的区人大代表成为“跟案观察员”,在法院审理影响重大、关涉民生、矛盾尖锐等疑难复杂案件时,全程跟踪案件的审理与执行,结合案情及时反馈群众意见、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协助开展法治宣传。 “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作为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实行“常态化邀请+全过程跟案+及时性总结”的跟案模式,既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渠道,更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沟通联系群众和法院普法解纷的协作优势,为法院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良性沟通、化解矛盾的“桥梁”,推动司法工作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使司法公正更加可触、可感、可信。 人大代表全面了解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切实推进多元解纷止争,实现群众联络与法治宣传的双向互通。截至2024年底,共对45件案件进行了跟案观察,已结案37件。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本报记者王春整理)

|
|
温州龙湾人大将倾听民意触角向基层全面延伸
|
|
|
|
( 2025-02-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张纯芳
近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温州市龙湾区建立“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被写入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近年来,龙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共享法庭、“代表周三有约”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式,在人大各项工作中将倾听民意的触角向基层全面延伸,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联系点+专家智库” 拓宽基层立法渠道 龙湾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积极拓宽联系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聘请立法咨询专家作为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谋划和推动。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荐与定向邀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20名来自法律服务、企业金融、城建交通等相关领域的地方立法咨询专家。这一举措,旨在有效将法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精准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立法建议与意见。 2022年6月15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求座谈会在龙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8名立法专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立法意见建议。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将专家组成员建议整理汇总形成15条建议书面反馈省人大,其中多数建议在条例中得到充分体现。 本届龙湾区人大常委会积极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论证、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和地方法规宣讲解读等工作,提出反馈意见书26份347条,通过专家和基层群众的深度参与,为省、市人大立法提供了大量真实、鲜活的一线资料和专业意见,使法规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地方实际。 龙湾区人大常委会还全面深化校地合作交流,与温州大学法学院签订第三方专家服务协议,形成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专业院校三方的良性互动。 “联系点+立法品牌” 讲好民主法治故事 龙湾区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窗口”示范作用。 一方面,以“立法e点通、法治民e坊”等线上场景为抓手,进一步丰富代表、选民立法、监督参与方式,形成更多业务流、数据流,提升联系点活跃度和鲜活感;另一方面,积极指导联系点所在街道、社区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优势,谋划打造“海滨选民说事”“江前里有帮法”“河你相约”等街道人大工作品牌,不断拓展联系点功能。 “茂法直通车”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打造的品牌,也是“明星代表+专业代表”立足辖区实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自2023年8月25日启动以来,“茂法直通车”已收集各类民意225条,形成议案3件、建议22件,推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体现在基层民主实践中。 “联系点+多元治理” 推动立法与履职融合 2023年11月24日,龙湾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法院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为21名区人大代表颁发“跟案观察员”聘书,正式启动人大代表跟案观察工作。 龙湾区全力推进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建设,全线贯通基层立法调研、民生要事督办、法治宣传教育等核心业务,主动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论证、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工作。设立“共享法庭”,探索建立“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充分融合人大站点沟通群众和共享法庭普法解纷的优势,将人大监督和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 “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是龙湾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法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特聘21名来自各街道、各行业的区人大代表成为“跟案观察员”,在法院审理影响重大、关涉民生、矛盾尖锐等疑难复杂案件时,全程跟踪案件的审理与执行,结合案情及时反馈群众意见、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协助开展法治宣传。 “人大代表跟案观察”机制作为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手段,实行“常态化邀请+全过程跟案+及时性总结”的跟案模式,既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渠道,更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沟通联系群众和法院普法解纷的协作优势,为法院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良性沟通、化解矛盾的“桥梁”,推动司法工作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使司法公正更加可触、可感、可信。 人大代表全面了解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切实推进多元解纷止争,实现群众联络与法治宣传的双向互通。截至2024年底,共对45件案件进行了跟案观察,已结案37件。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本报记者王春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