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环球法治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用行动证明开放创新的浪潮无法阻挡
· 以有效的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 中欧携手合作助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 美国重启“退群”模式 单边主义政策损人损己

DeepSeek横空出世是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的一次重塑
中国用行动证明开放创新的浪潮无法阻挡

( 2025-02-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图为2025年2月3日,北京海淀区万达广场AI科技庙会,各式的机器人表演奏乐、写字、踢球等才艺,与观众亲密互动,让观众切身体验到科技发展的力量。 (CFP供图)
  图为多平台上线DeepSeek大模型。 (CFP供图)
  □ 本报记者 吴琼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AI)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备受全球瞩目。春节前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它颠覆了国际社会对AI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固有认知,更被西方媒体称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其意义堪比冷战时期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对美国形成的战略冲击。
  DeepSeek引发的国际社会的反应和惊叹,无疑是对中国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的一次重塑。
引轰动打破话语权垄断
  DeepSeek横空出世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短短几天内,这一现象级科技成果就在国内外掀起广泛下载热潮,成为众多用户追捧的对象。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上,更体现在对全球科技巨头战略布局的影响上。亚马逊、微软等多家海外科技巨头对DeepSeek表现出开放态度,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这充分显示了DeepSeek在技术层面的卓越表现得到广泛认可。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称赞DeepSeek团队做了“非常、非常棒的工作”。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也表示,DeepSeek在模型上的创新及其算法有利于AI的应用,用更少的基础设施实现训练和推理能力是一件“好事”。
  美国彭博社发文称,尽管意大利、澳大利亚及美国部分地区试图对DeepSeek进行限制,但一切似乎都难以阻挡它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留下深刻印记。这表明,DeepSeek的技术突破已经打破了地域和技术封锁的限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英国《卫报》网站刊文指出,DeepSeek打破了美国对AI的话语权垄断。其开源和低成本的特点,可能有助于普及AI技术,让其他国家的开发者能够入局。路透社报道称,欧洲不少做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和团队为DeepSeek的成功鼓掌,认为这说明资金等条件有限的欧洲团队也有机会实现追赶。
  曾在拜登政府时期担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主席的莉娜·汗在《纽约时报》上称赞DeepSeek粉碎了美国一些科技大企业想垄断人工智能领域的算盘。
  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及其科技企业已经将DeepSeek视为打破美方对AI话语权垄断的契机,认为它的出现将使全球AI行业竞争格局更加多元化。法国LightOn公司CEO指出,DeepSeek证明“无需5000亿美元也能创新”,为欧洲中小企业提供了可行路径。
  “全球南方”国家对DeepSeek充满期待。非洲、东南亚等地的科技从业者认为,DeepSeek的低成本开源模式有助于缩小“智能鸿沟”。印度媒体则感慨:“为何中国行,我们不行?”折射出对本国创新生态的焦虑。
美方技术遏制成“无用功”
  DeepSeek在美方严格限制对华芯片输出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达到接近美国OpenAI开发的GPT-o1模型的性能,展示出不依赖美方高端芯片等资源也能实现先进AI技术的能力,证明美方技术遏制无法完全阻碍中国在AI领域的进步,让美方处心积虑打的算盘成为一场“无用功”。
  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关于DeepSeek的一段发言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对美方技术遏制的思考。当地时间2月3日,傅聪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会,在被问到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模型及中美人工智能合作问题时表示:“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DeepSeek引发全球轰动和一些人的焦虑恐慌,说明技术遏制和技术限制无法奏效,这是全世界特别是美国需要学习的一课。”
  傅聪还问道:“从华为到TikTok,再到DeepSeek,美国还想禁多少?”他指出,“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禁令。只有共同合作发展,才能弥合数字和智能鸿沟,特别是帮助‘全球南方’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平等受益。”
  傅聪的点评引发国际舆论巨大共鸣。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媒体评论认为,他的发言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本质。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技术遏制和限制政策,从华为的5G技术到TikTok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再到如今的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然而这些限制并没有阻挡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步伐。DeepSeek的成功表明,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努力,以及开放、合作的创新环境。
  德国《经济周刊》则发文讽刺美方出于一己私利长期以来对他国科技企业实施技术遏制和限制政策,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文章称,美国的制裁反而有“很强的激励作用”,DeepSeek的程序员用创造力弥补了芯片劣势,而美国一些巨额投资项目可能会让从业者只想着搞钱而不专注于改进产品,这表明科技制裁是一条错误的路,同时凸显了美国围堵政策的失败。
  《南德意志报》在“中国的DeepSeek领先美国,这样蛮好”一文中称,DeepSeek打破了美国的垄断,且成本低得多。其关键部分开源,意味着人人都能获得廉价甚至免费的高性能AI,将带来AI革命。这表明美国人想将AI领域重要对手排挤出局的美梦已被打破。
引领AI国际合作新方向
  国际舆论认为,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为全球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它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开放态度,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促进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共享与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文章说,开源模型DeepSeek-R1对全球用户产生极大吸引力,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国际合作。
  英国《卫报》网站日前刊文指出,DeepSeek-R1可以免费使用,而且是开源的。低成本与开放性的强强联合有助于普及AI技术,让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以外)的开发者能够入局。文章还感叹,当美国公司在为试图进入该领域的竞争对手设置尽可能多的障碍时,中国却在开放这项技术。《卫报》文章还指出,DeepSeek撕掉了此前笼罩在AI之上的神秘面纱,此前硅谷一直将AI技术塑造为一个珍贵且神奇的成就。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媒体则关注到傅聪近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也着重强调了国际合作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技术,其发展成果应该惠及全人类。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共享,缩小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字和智能鸿沟,实现共同发展。
  国际舆论指出,DeepSeek以开源思维挑战传统AI行业的一些传统路径、展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它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创新的里程碑,更是一面摆在美方垄断霸权面前的“照妖镜”。当美国仍在执着于技术遏制时,中国已用行动证明,开放创新的浪潮无法阻挡,合作才是穿越技术铁幕的唯一出路。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国企业有望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