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唐朝立法禁止官员及其家属经商牟利
· 欧盟民法的现代发展
· 欧阳左手
· 应注重裁判费用的合理征缴
· 是从外到内、以术入道的过程

王少谈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
是从外到内、以术入道的过程

( 2025-01-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1期上发表题为《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的文章中指出:
  科技伦理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任务,澄明科技伦理教育的意蕴是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的前提。科技伦理教育的意蕴源于科技伦理的基本范畴、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亟须治理的科技伦理问题必须在教育中直面,不止于术的伦理应用是科技伦理教育的治理意蕴;“意识—反思—行动—影响”的规训逻辑必须在教育中贯彻,术道之间的伦理教化是科技伦理教育的规训意蕴;将科技伦理责任内化于心的目的必须在教育中表达,道在人心的伦理浸润是科技伦理教育的责任意蕴。
  科技伦理教育既要防范风险,又要促进科技发展,仅从教育学、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认识科技伦理教育显然不够,我们应当立足科技哲学和伦理学,基于科技发展的要求和伦理治理的目的,将教育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而系统地解读科技伦理教育意蕴。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紧密铆合于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逻辑结构中。治理意蕴直面科技活动暴露在社会中的科技伦理问题,在接续科技伦理产生的根源基础上将“不止于术”作为对治理手段的升华,通过营造主客体互动氛围、防止泛化和提高客体伦理决策能力呈现出来。规训意蕴在“意识—反思—行动—影响”的逻辑主线下,借由反思推动科技伦理教育自我改革、依靠影响带动“再他律”产生来实现科技伦理教育完整的教化价值,规训上承治理——治理的教育要求需要通过规训来达成,下接责任——责任为被规训者提供自律的理由。责任意蕴通过澄明科技伦理的专业伦理性质、合理保持真理和价值之间的张力以及“增益减害”的教育表达完成科技伦理教育的彻底内化。
  总的来看,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是一个从外到内、以术入道的过程,面对科技活动由内而外生出的对社会、自然产生负面影响的伦理问题,科技伦理教育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了治本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既要靠科技伦理教育的规训手段保障,又必须借助于树立教育对象的科技伦理责任意识,使教育发挥实效、治理产生长效,由此完成从有器之用的头痛医头到心怀以道的慎始慎终,真切地反映出科技伦理“不止于术”的价值。
  (赵珊珊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