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民进中央调研发现,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逐步实现了流域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转变,但也存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保障仍不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相关工作协同推进仍有待强化等短板。对此,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一是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保障。进一步构筑并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法规制度。完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指标,包括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效率指标。健全监管体系,包括严格生态流量监管和地下水水位管控,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快推进水资源超载问题治理。在完善水权确权工作基础上,加快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建设。 二是进一步提升流域生产生活节水管理水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取水计量管理,建立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体系,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持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加快推进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循环用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进城乡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完善节水器具推广补贴政策,加强节水宣传和黄河保护法普法工作,提升居民节水意识,促进城乡生活节水。 三是加强黄河流域相关工作协同推进。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需要强化区域协同、要素协同、政策协同,统筹推进上游地区水源涵养、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下游滩区治理和防洪等工作;依据水资源条件科学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基于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谋划产业布局,提高工作的关联性、协同性、多目标性。

|
|
民进中央:完善法规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
|
|
( 2025-01-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民进中央调研发现,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逐步实现了流域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的转变,但也存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保障仍不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相关工作协同推进仍有待强化等短板。对此,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一是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保障。进一步构筑并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法规制度。完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控指标,包括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效率指标。健全监管体系,包括严格生态流量监管和地下水水位管控,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加快推进水资源超载问题治理。在完善水权确权工作基础上,加快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建设。 二是进一步提升流域生产生活节水管理水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取水计量管理,建立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体系,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持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加快推进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循环用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进城乡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完善节水器具推广补贴政策,加强节水宣传和黄河保护法普法工作,提升居民节水意识,促进城乡生活节水。 三是加强黄河流域相关工作协同推进。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需要强化区域协同、要素协同、政策协同,统筹推进上游地区水源涵养、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下游滩区治理和防洪等工作;依据水资源条件科学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基于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谋划产业布局,提高工作的关联性、协同性、多目标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