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平安联创”共建锡都美好家园
· 规范个人信息出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工作
· 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印发
· 义务搜救遇险者二十年 守护群众水上平安
· 图片新闻
· 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 七台河仲裁委员会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云南西畴“三必到四必访”为群众排忧解难

( 2025-01-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石 飞
  □ 本报通讯员 郭朝友
  
  近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委政法委调度中心在日常巡查时发现,邻近马关县一男子因家庭婚姻纠纷,声称要到本县兴街镇兴隆村对其岳父岳母行凶。掌握这一信息后,西畴县立即将信息推送马关县,协同做好稳控化解工作。
  “之所以能精准研判矛盾风险,做到源头化解,靠的是对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判、早介入、早应对,靠的是对‘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的不断探索与完善。”西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俊林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西畴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作风,积极探索“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即矛盾纠纷必到、突发事件必到、聚集活动必到,困难特殊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长期外出返乡家庭必访、新分户家庭必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防范与源头化解,形成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特色模式。
  蒋俊林说,西畴县自探索建立该机制以来,依托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五老”人员、“四官一师”、人民调解员等组建起“三必到四必访”小分队333支,紧盯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矛盾纠纷户等重点人群,全面走访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一般纠纷问题辖区网格员常态走访、归口职能站所解决,存在提级风险的申请上级职能部门给予人员和技术支持,形成“全面走访+摸清底数+精准研判+包保落实+提级办理”五步走闭环管理,让矛盾纠纷无处遁形、群众诉求有人及时回应。
  记者了解到,实践中,基于到访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各级党员干部加强研判、把握主动权,做群众身边的知心人,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尽早发现矛盾纠纷,把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做到群众“急事”有人帮、“难事”有人办、“愁事”有人管、“烦事”有人听、“怨事”有人疏。
  莲花塘乡两名村民因医保缴费标准上涨对是否缴纳医保犯起了嘀咕,队员耐心为他们算“健康账”“长远账”,说明政策调整情况,经沟通,村民打消顾虑果断参保;新兴社区李姓老人反映儿子不尽赡养义务,队员多次上门沟通劝导,父子关系得到缓和;台风来袭期间,石洞冲村小组有群众家烟叶被淹,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群众转移烟叶、减少损失;法斗乡山林被划入保护区,多家农户种植的经济作物被砍伐移除,农户不了解政策有抵触情绪拒绝领取山林补助,队员耐心讲解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村民了解政策后主动配合工作开展;大寨村小组活动室安装起大喇叭,但是活动室旁边的李女士患有心脏病不堪其扰,队员主动协调拆除喇叭……
  “桩桩件件小事,背后是小分队不辞劳苦的付出,擦亮了平安‘底色’,提升了幸福‘成色’。”蒋俊林说,为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2022年起,西畴县推出“接诉即办”小程序,让群众“点单”,由小分队精准“配送”。小程序使用很方便,群众有困难可以在上面提交,马上有人帮助解决,不会打字可以拍照、录音或者录视频反映情况,马上有人与群众联系。
  与此同时,西畴县持续完善接诉、办理、督办、反馈、评价闭环运行机制,保证群众实时了解处理进度。目前,诉求上交后,两小时内有回复,职责范围内3个工作日办结、范围外24小时内逐级上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效果有反馈”。
  截至2024年11月,“接诉即办”小程序累计注册用户70436人,收到诉求2475件,受理率100%,办结率99.72%,群众办结满意率达95.8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