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赵阳
“即便以近几年的标准来看,2024年也是动荡不安的一年,新的冲突不断爆发,现有的危机愈演愈烈,由气候引发的灾难接连不断。”联合国的官网上如此总结过去的2024年。 “动荡”给2024年贴上了标签。 俄乌战火已经延宕至“第三个寒冬”,双方民众在战火中迎来新的一年。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俄乌冲突的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许多以前所谓的战争“红线”一再被突破,战场内外出现多个开战以来甚至是冷战以来的“首次”:乌军在8月发起的突袭库尔斯克行动,让战火首次真正燃烧到了俄罗斯本土;在西方解除对乌使用西方远程武器攻击俄境内目标的限制后,涉核安全风险也被再一次推升到了新的历史“临界值”。2024年11月以来,从推出新版核学说,到首次使用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对乌发动打击,再到考虑重启核试验,俄罗斯从政策、行动和技术等多个维度向乌克兰和西方全面发出了核警告,划出了核红线,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于俄乌军事冲突和俄美战略博弈升级失控的担忧。 不仅仅是俄乌冲突,2024年的中东,战火频仍。延宕一年有余仍难止息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冲击巨大,死伤惨重。巴以局势的恶化引发了更广泛的地区紧张,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的交火持续升级、叙利亚局势急转直下。与此同时,也门内战和苏丹冲突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中东的火药桶仿佛一触即发。 此外,全球治理进程遭遇显著逆风,联合国等核心国际机制的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单边主义、“伪多边主义”“小圈子多边主义”的盛行加剧了国际体系动荡性。 冲突不断、动荡连连,让人们对2025年世界和平与稳定更加向往! 联合国在2024年举行未来峰会,发表《未来契约》,就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科技创新、青年和后代、全球治理改革等五大领域提出56项行动计划,就加快改革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人工智能等新域全球治理建章立制达成重要共识,为动荡时期的全球治理带来机遇。随着2025年将召开联合国海洋大会、发展筹资会议,以及社会发展问题、裁军及和平利用外空等领域一系列高层级会议,联合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有效作用、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回归迎来新的契机,这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4年,全球南方大踏步走上历史舞台,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一年来,“大金砖合作”实现良好开局、“上合组织+”新模式初现、非洲联盟亮相二十国集团。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前行,更积极、更广泛参与多边合作,为经济全球化转型带来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带来新气象。 俄罗斯《报纸报》称,“全球南方”2025年将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多极体系有望进一步形成。 尤其引发世界关注的是“一个新的世界观正在形成”。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网站称,“全球南方”正向世界彰显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2024年,“大金砖合作”开局起步,金砖大家庭在历史性扩员后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先后在秘鲁和巴西召开。2025年,南非将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实现二十国集团主席国的南方国家“四连任”;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未来5年,世界GDP将增长约55万亿美元,70%来自‘全球南方’”。 在向往中,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广迎四海宾客,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展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诚意与担当。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南方”团结振兴。过去的一年,中方立足发展中国家合理关切,推动联大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联合“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气变大会达成新的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应尽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气候正义。 一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命运与共、同球共济的历史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方共襄盛举的宏伟事业,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列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体现了对建设一个公平世界的不懈追求,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多次写入联大决议和多边文件,推动各国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新的一年,国际局势既有能够想象的困难,也有无法预测的风险。面对绵延拖沓的地缘纷争乃至冲突,中国将坚定做和平的力量,以中国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因素,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气候灾害步步紧逼、人工智能发展失序等全球挑战,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5年,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脚步不会停歇,与各国寻求最大合作公约数的原则不会改变,而包括免签“朋友圈”在内的对外开放政策还在持续更新中。无论是认真做事的中国,还是开放友善的中国,与世界持续的价值共鸣,提升着人类携手共建未来的信心。 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指出,过去一年,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当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世界期待中国在和平、发展、创新等重要议题上作出新的贡献。

|
|
世界向往和平与稳定中国踔厉奋发大有可为
|
|
|
|
( 2025-01-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环球法治 |
|
□ 本报记者 赵阳
“即便以近几年的标准来看,2024年也是动荡不安的一年,新的冲突不断爆发,现有的危机愈演愈烈,由气候引发的灾难接连不断。”联合国的官网上如此总结过去的2024年。 “动荡”给2024年贴上了标签。 俄乌战火已经延宕至“第三个寒冬”,双方民众在战火中迎来新的一年。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俄乌冲突的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许多以前所谓的战争“红线”一再被突破,战场内外出现多个开战以来甚至是冷战以来的“首次”:乌军在8月发起的突袭库尔斯克行动,让战火首次真正燃烧到了俄罗斯本土;在西方解除对乌使用西方远程武器攻击俄境内目标的限制后,涉核安全风险也被再一次推升到了新的历史“临界值”。2024年11月以来,从推出新版核学说,到首次使用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对乌发动打击,再到考虑重启核试验,俄罗斯从政策、行动和技术等多个维度向乌克兰和西方全面发出了核警告,划出了核红线,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于俄乌军事冲突和俄美战略博弈升级失控的担忧。 不仅仅是俄乌冲突,2024年的中东,战火频仍。延宕一年有余仍难止息的新一轮巴以冲突冲击巨大,死伤惨重。巴以局势的恶化引发了更广泛的地区紧张,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的交火持续升级、叙利亚局势急转直下。与此同时,也门内战和苏丹冲突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中东的火药桶仿佛一触即发。 此外,全球治理进程遭遇显著逆风,联合国等核心国际机制的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单边主义、“伪多边主义”“小圈子多边主义”的盛行加剧了国际体系动荡性。 冲突不断、动荡连连,让人们对2025年世界和平与稳定更加向往! 联合国在2024年举行未来峰会,发表《未来契约》,就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科技创新、青年和后代、全球治理改革等五大领域提出56项行动计划,就加快改革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人工智能等新域全球治理建章立制达成重要共识,为动荡时期的全球治理带来机遇。随着2025年将召开联合国海洋大会、发展筹资会议,以及社会发展问题、裁军及和平利用外空等领域一系列高层级会议,联合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有效作用、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回归迎来新的契机,这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024年,全球南方大踏步走上历史舞台,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一年来,“大金砖合作”实现良好开局、“上合组织+”新模式初现、非洲联盟亮相二十国集团。全球南方国家携手前行,更积极、更广泛参与多边合作,为经济全球化转型带来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带来新气象。 俄罗斯《报纸报》称,“全球南方”2025年将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多极体系有望进一步形成。 尤其引发世界关注的是“一个新的世界观正在形成”。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网站称,“全球南方”正向世界彰显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2024年,“大金砖合作”开局起步,金砖大家庭在历史性扩员后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先后在秘鲁和巴西召开。2025年,南非将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实现二十国集团主席国的南方国家“四连任”;中国将担任亚太经合组织2026年东道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未来5年,世界GDP将增长约55万亿美元,70%来自‘全球南方’”。 在向往中,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广迎四海宾客,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展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诚意与担当。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南方”团结振兴。过去的一年,中方立足发展中国家合理关切,推动联大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联合“全球南方”国家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气变大会达成新的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应尽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气候正义。 一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命运与共、同球共济的历史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方共襄盛举的宏伟事业,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列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体现了对建设一个公平世界的不懈追求,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多次写入联大决议和多边文件,推动各国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新的一年,国际局势既有能够想象的困难,也有无法预测的风险。面对绵延拖沓的地缘纷争乃至冲突,中国将坚定做和平的力量,以中国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因素,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气候灾害步步紧逼、人工智能发展失序等全球挑战,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25年,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脚步不会停歇,与各国寻求最大合作公约数的原则不会改变,而包括免签“朋友圈”在内的对外开放政策还在持续更新中。无论是认真做事的中国,还是开放友善的中国,与世界持续的价值共鸣,提升着人类携手共建未来的信心。 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指出,过去一年,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当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世界期待中国在和平、发展、创新等重要议题上作出新的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