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调研
|
|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一体履职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规范检察权运行、优化检察资源配置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检察机关强化系统观念,从“四个维度”着手,凝聚“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一体监督合力,以检察一体化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上下协同联动构建“一盘棋”监督格局 实行上级领导下级的一体化机制,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延安市检察机关树牢“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一体监督,共同推动案件办理和职责履行。 注重整体统筹谋划。坚持系统观念,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署,将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与全年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确保上下贯通、步调一致。扎实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等专项行动,及时印发工作方案等,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对上联系、对下指导,积极与上级院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业务重点,严格落实市院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基层院和内设机构联系指导基层院责任,下沉开展业务指导、数据研判,通过交办、督办、参办等形式促进案件办理、推进执行落实,并在证据收集、法律适用、案件定性等方面提供支持,协调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基层办案质效。 优化整合办案力量。坚持人员力量统一调用,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办理,组建工作专班、跨院办案团队,不定期组织联席磋商,发挥一体优势。在全市范围组建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未成年人检察、生态环境等19个专业化办案团队,推动办案资源有效整合。 二、左右融合贯通促进“四大检察”职能耦合 当下,越来越多的案件呈现出多种案件类型交织关联的特点。延安市检察机关立足“四大检察”法律监督基本格局,以案件办理为纽带,加强不同检察职能耦合,在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中提升履职质效。 打破职能壁垒。不同基层院、条线、部门的具体职责任务各有侧重,“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职能堆砌,而是要在信息共享、调查取证、协同办案等方面加强履职融合。延安市检察机关跨部门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各基层院之间形成常态化协作,通过多环节、全链条一体监督助推检察业务紧密融合。 打破地域壁垒。跨区域检察协作为检察机关之间搭建了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深化互鉴,能够切实统一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和证据标准。延安市人民检察院与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建立跨区域马锡五式检察为民工作协作机制,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七市检察机关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检察监督协作机制,以跨区域协作机制建设凝聚检察保护合力。 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字检察与检察业务的衔接融合,能够多角度提升检察监督办案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我们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上线运行“延检为民”小程序,加大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和应用力度,实现检察业务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三、内外聚力赋能拓展“三个善于”实现路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检察机关与生俱来的职责使命,要跳出检察看检察,寓监督于协作、融制约于配合,将“三个善于”(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更好在了解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 主动接受监督争取各界支持。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市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为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法治保障的工作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市委政法委召开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座谈会,为检察机关更好依法履职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方协同合作助力社会治理。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加强与监察、审判、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的沟通,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确保“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延安市检察机关就司法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与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协作配合机制,依托市县综治中心实现12309检察服务“双进”全覆盖,建立公益生态修复基地16个,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不断优化。 借助外脑智慧发挥智库作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型案件,给检察机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延安市检察机关聘请资源保护、食品药品、税务等领域专家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协助解决检察办案过程中遇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有效解决检察实践中“不专”“不会”“不力”问题。 四、前后紧密衔接践行“高质效”使命任务 一体监督服务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通过做好案前、案中、案后的有机衔接,破解“就案办案”“机械办案”问题,从而形成高质效履职闭环。 案前锻造过硬素能,夯实高质效履职基石。高质效办案离不开复合型人才梯队供给,要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推进“订单式”“传导式”培训,持续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工作,助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一体提升,培养契合新时代需要的“全科”检察官。 案中开展有力监督,扛牢高质效履职职责。要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准确落实“从案卷中走出来、从办公室走出来、从检察机关走出来”工作要求,以亲历性确保准确性、实效性。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案后闭环科学管理,彰显高质效履职成效。要准确把握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要求,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科学运用“三个结构比”,使检察办案的质量、效率、效果统一于公平正义。注重梳理案件背后的深层次信息,把个案办理辐射到类案治理,强化检察理论研究,培育典型案例,推动解决制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
|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
|
|
|
( 2025-01-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调研 |
|
|
胡立平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
|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一体履职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规范检察权运行、优化检察资源配置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检察机关强化系统观念,从“四个维度”着手,凝聚“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一体监督合力,以检察一体化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上下协同联动构建“一盘棋”监督格局 实行上级领导下级的一体化机制,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延安市检察机关树牢“一盘棋”思想,上下联动、一体监督,共同推动案件办理和职责履行。 注重整体统筹谋划。坚持系统观念,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署,将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与全年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确保上下贯通、步调一致。扎实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等专项行动,及时印发工作方案等,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对上联系、对下指导,积极与上级院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业务重点,严格落实市院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基层院和内设机构联系指导基层院责任,下沉开展业务指导、数据研判,通过交办、督办、参办等形式促进案件办理、推进执行落实,并在证据收集、法律适用、案件定性等方面提供支持,协调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基层办案质效。 优化整合办案力量。坚持人员力量统一调用,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办理,组建工作专班、跨院办案团队,不定期组织联席磋商,发挥一体优势。在全市范围组建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未成年人检察、生态环境等19个专业化办案团队,推动办案资源有效整合。 二、左右融合贯通促进“四大检察”职能耦合 当下,越来越多的案件呈现出多种案件类型交织关联的特点。延安市检察机关立足“四大检察”法律监督基本格局,以案件办理为纽带,加强不同检察职能耦合,在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中提升履职质效。 打破职能壁垒。不同基层院、条线、部门的具体职责任务各有侧重,“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职能堆砌,而是要在信息共享、调查取证、协同办案等方面加强履职融合。延安市检察机关跨部门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各基层院之间形成常态化协作,通过多环节、全链条一体监督助推检察业务紧密融合。 打破地域壁垒。跨区域检察协作为检察机关之间搭建了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深化互鉴,能够切实统一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和证据标准。延安市人民检察院与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建立跨区域马锡五式检察为民工作协作机制,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七市检察机关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检察监督协作机制,以跨区域协作机制建设凝聚检察保护合力。 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字检察与检察业务的衔接融合,能够多角度提升检察监督办案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我们以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上线运行“延检为民”小程序,加大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和应用力度,实现检察业务数据资源互联互通。 三、内外聚力赋能拓展“三个善于”实现路径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检察机关与生俱来的职责使命,要跳出检察看检察,寓监督于协作、融制约于配合,将“三个善于”(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更好在了解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中履职尽责。 主动接受监督争取各界支持。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市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为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法治保障的工作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议》,市委政法委召开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座谈会,为检察机关更好依法履职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方协同合作助力社会治理。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加强与监察、审判、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部门的沟通,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确保“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延安市检察机关就司法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与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协作配合机制,依托市县综治中心实现12309检察服务“双进”全覆盖,建立公益生态修复基地16个,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格局不断优化。 借助外脑智慧发挥智库作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型案件,给检察机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延安市检察机关聘请资源保护、食品药品、税务等领域专家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协助解决检察办案过程中遇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有效解决检察实践中“不专”“不会”“不力”问题。 四、前后紧密衔接践行“高质效”使命任务 一体监督服务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通过做好案前、案中、案后的有机衔接,破解“就案办案”“机械办案”问题,从而形成高质效履职闭环。 案前锻造过硬素能,夯实高质效履职基石。高质效办案离不开复合型人才梯队供给,要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推进“订单式”“传导式”培训,持续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工作,助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一体提升,培养契合新时代需要的“全科”检察官。 案中开展有力监督,扛牢高质效履职职责。要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准确落实“从案卷中走出来、从办公室走出来、从检察机关走出来”工作要求,以亲历性确保准确性、实效性。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案后闭环科学管理,彰显高质效履职成效。要准确把握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要求,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科学运用“三个结构比”,使检察办案的质量、效率、效果统一于公平正义。注重梳理案件背后的深层次信息,把个案办理辐射到类案治理,强化检察理论研究,培育典型案例,推动解决制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
|
|